|
1940年原在上海的交通大学在重庆设立分校,教育部任命徐名材为校长,陈章曾一度兼任教务长,其时该校不少实验、实习均在中大进行,不少课程均由中大教师兼授。1940年起陈章教授将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系系主任F.E.Terman所著的最新教材《Radio Engineering》译出,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直到1950年,他连续将其第一至第四版先后及时译出,可以说,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至五十年代初期,我国就读电信的学生大多为此书之受益者。
陈章教授治学极严,对不合格的教师坚决予以辞退。该系不但重视课堂理论教学,每年暑假都安排三年级学生到工厂实习一个月,接受工程训练。抗战时期的中大学生大多是远离家乡辗转慕名考入的优等生。他爱生如子,不时教育他们立志救国、勤奋学习,战后还要建设国家,处处备加爱护。对生活困难的学生总是想方设法尽量帮助解决。至于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他更是费尽心机,利用他的广泛社会关系推荐介绍,使之都能走上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
陈章教授早年就已在我国电机工程界和教育界享有盛誉。1932年就担任中国工程师学会董事兼《工程季刊》总编辑,1937年任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重庆分会书记。1941年顾孟馀继任中大校长时,仿效欧美以学术造诣上有声望之教授任大学图书馆长,聘请陈章兼任中大图书馆馆长。1944年5月校长顾毓琇又聘陈章任中大工学院院长兼电机系系主任。当时工学院乃校中规模最大之学院,学生逾千人,而院长、系主任皆无副职,他在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中操劳情景可以想见。
1945年抗战胜利,陈章教授以一年休假返回上海探望老母,为不影响工作,向吴有训校长辞去院长职务,院长由刘敦桢教授继任。1946年10月中大复员南京,他假满回校,正好忙于全系开学。此时及随后数年,他还担任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南京分会会长。1947年7月吴有训校长复聘陈章教授为系主任兼工学院院长。这段时期,电机系增聘了多位知名教授,又引进了大批二战期间美、日军用先进电子设备,包括各种测试仪器及通信、雷达等整机设备。实验室亦随之发展为电工、电机、无线电、有线电、电子学等五个。他又卓有远见地筹集外汇向美国订购了一整套电子管制造设备,1949年6月运到,为此后该系首创电真空专业创造了条件。这些措施亦为此后的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电子学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9年8月,学校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陈章教授仍任电机系系主任。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成立南京工学院,将电机系分为电力系和电信系,由陈章教授担任电信系系主任。1953年再次院系调整中,集中华东地区的有线电于交通大学、无线电于南京工学院,于是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校的无线电专业的师生、设备均并入,建成了规模宏大的南工无线电系,仍由陈章教授主系。多校师生云集一系,关系复杂,作为系主任,他妥善安排,发挥每人专长,使各安其位。这样形成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北有清华,南有南工”的全国仅有的两个无线电教育基地的布局。
在学习苏联进行教学改革的问题上,陈章教授对于苏联高校注意打好基础以及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完全赞同,但对专业1:1径过窄以及以无线电设备为对象设置专业课程则持怀疑态度,特别是对“业务一边倒”的提法不以为然。1956年在中央“双百方针”的指引下,陈章教授组织全系教师讨论修订教学计划,提出了不以设备为纲而以学科为纲的教学课程体系,准备取消设备课,新开设半导体电路、信息论、脉冲技术、微波技术、雷达原理等新课,并让五位教师分别备课。当年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教学计划工作会议,在以陈章教授为组长的全国无线电专业组会议上,由南工钱凤章教授对方案作了具有说服力的发言,引起强烈反响,最后决定作为该专业的第二方案供各校选用。但在1957年政治运动冲击下,该方案亦被否定,而南工无线电系仍开出了脉冲技术、微波技术等新课。
1955年底,高教部和二机部曾决定将南工无线电系、交通大学有线电系和华南工学院无线电系全部内迁组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作为五人筹备小组成员之一的陈章教授,一面积极参与新校筹建,一面却认为将沿海三个无线电系集于内地一校,不利于国家全面发展电子学科与电子工业,亦不利于江苏这一电子工业基地的建设。于是他邀集系内教授联名向国务院周总经理直言陈辞,请求重新考虑,同时江苏省委亦向国务院反映了同样意见。周总经理乃指示两部收集和研究了要求留下南工无线电系的各方反映意见后,及时果断地作出新的决定,停迁南工无线电系.抽调该系部分骨干教师支建新校,运抵成都的设备全部运回。这是国家领导人倾听专家意见认真调研作出正确决策的一个极好范例。这一决定对此后几十年南工乃至江苏的发展影响深远。
1960年底南工党委适应国家人才需求,要求原在无线电系的电真空专业独立建系,经过一年筹备,于1962年建成由陆钟祚教授为主任的电子工程系,而陈章教授仍任无线电系系主任。后来的发展证明,在陈章教授这位德高望重的名师领导下、在几代后继人的努力下的这个系,尽管历经上述分设电力系、支建成电、分设电子系的三次裂变,却始终是全校教学质量高、师资实力厚、招生人数多、录取分数最高的一个重点大系,始终能在全国教学改革中务实创新,不断作出贡献。而今日在东南大学占有重要地位的电气系、无线电系、电子系、自动控制系、计算机系、生物医学工程系、精密仪器系以及多个研究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亦都是由陈老主持多年的中大电机系派生组建而发展起来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南工无线电系把在“教育大革命”浪潮中设立的十一个专业和十九个工厂调整为无线电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雷达、水声工程四个专业和一个工厂,大力开展了国防和工业的各类科研项目,编写出版了成套的教材和专著,形成了教学、科研与生产并进的生机勃勃的局面。此时,陈章教授亦受高教部聘请,担任电工课程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无线电基础组的组长。正当以科研促教学再度即将形成新的教学体系之际,史无前例的“文革”大浩劫来临,陈老亦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抄家之类的遭遇。但不久后,他仍坚守教学岗位,为教师讲授英语课,直到1978年退休改任终身名誉系主任。在中国,能在同一个系坚持教学工作并同时连续担任系主任达四十三年之久者,可能只有陈老一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