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外卖小哥

哪有什么时代红利,不都是同龄人中杀出来的?

[复制链接]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3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实园 发表于 2025-4-3 08:17
谢谢费时调研和回复。这些房价收入比我以前也基本了解一个平均区间的,高学历高薪的肯定比均值还低。但你 ...

一般民众购房年龄40岁,在我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合理的年龄,而且在我的认知里,这不能作为美国人购房困难的证据,反而是美国人购房需求低的体现。

中美关于购房意愿几个比较大的差距来源。1租售同权(如果租房也能落户,也能学区房,能保障租客权力不被赶出去,那么中国人也不会排斥租房) 2是否settle down(无法否认,美国人生活上更自由。每5年换个城市待,是很常见的选择,大多数中国人则不会。)3房产投资属性(之前几十年的思维定势,买房就是早买早赚,买房曾经被公认为是中国最好的投资途径,美国可以买美股。)4地域差距严重(中国东西部,城乡发展差距巨大,人都想往大城市,往北上广深跑,跑过去就要落户买房,叠加城市化所以买房的多。美国各个州发展水平相对平衡。)5结婚需求(中国需要婚房,美国不用)。

基于以上5个原因,我认为美国人在买房上的主观意愿就是远远弱于中国。所以哪怕客观上,美国买房容易,也依然很多人选择租房住。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34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2: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美王各加 发表于 2025-4-2 21:59
恰恰相反
你觉得你读书的时候条件艰苦,你的竞争对手条件也艰苦。
你觉得现在的孩子读书条件好,他们的竞争 ...

很好奇你这个前2%的比例怎么得出来的?为何不是前1%或者前3%?^_^

初出江湖

Rank: 2

11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2: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这个帖子所反映的矛盾在于持续内卷、经济环境和付出所得回报之间的矛盾吧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70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stone1109 发表于 2025-4-3 12:35
或许这个帖子所反映的矛盾在于持续内卷、经济环境和付出所得回报之间的矛盾吧 ...

嘿,小子,你居然还会“旁观者清”,站在现象外面看本质?你竟然能穿透文本、力透纸背?!可喜可贺,我原以为你就是一块小鲜肉,难得居然有了点文科思维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34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实园 发表于 2025-4-2 23:52
看来绝大多数有上进心的“老同志”们都是像外卖小哥那样努力勤奋煎熬和日积月累过来的。

那个”海外大学 ...

论坛某些年轻人,本事没有,吃不了苦,也没有任何贡献,同龄人又卷不过,就要求这要求那,也不知道凭什么?
中老年人奋斗了二三十年,一上来就要求和中老年人平起平坐,论文记录又不如中老男人,就凭脸大?说不过就爆粗口,口口声声说我们中老年人不行,说他们年轻人有能力,有能力就去大厂拿高薪嘛,就去争取帽子头衔嘛,结果又没这本事。
论坛上的这些年轻人,眼高手低,一辈子都是loser。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3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卖小哥 发表于 2025-4-3 17:49
论坛某些年轻人,本事没有,吃不了苦,也没有任何贡献,同龄人又卷不过,就要求这要求那,也不知道凭什么 ...

让chatgpt教教你吧。

越来越多00后在问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家里没有背景,还能不能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社会是不是已经完全固化了?努力还有意义吗?读书还值不值得?

这些疑问并不矫情,它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结构在变化之后,年轻人面临的真实困境。

我们这一代人出生的时候,整个社会已经不再是“高速上升期”,而是进入了一个资源高度集中、流动性变缓、拼爹成风、风险外包给年轻人的时期。

1. 阶层固化的现实

相比80后、90后,00后成长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变化:

“考大学=改变命运”的黄金窗口基本已经关闭。清华毕业也要送外卖的新闻你不是没见过,而大专学历的富二代照样能在家里企业当总监。

资源在一线城市、头部家庭高度集中,普通人从小连信息都接触不到,更别说路径。

所谓“内卷”,说白了是拼命在一个早就被划分好的系统里挣一个边角余料的位置。

互联网把焦虑极大化,大家能随时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如何轻松搞定出国、创业、资源对接,而自己即使985毕业也只能求职碰壁、为房租发愁。

学历依然重要,但它的决定性作用正在减弱。努力是必要条件,但早就不再是充分条件。

2. 没背景的年轻人还能上升吗?

可以,但非常难,而且越来越需要“天赋+努力+战略+运气”四要素齐全,少一个都容易失败。

普通中产家庭的孩子(比如父母是医生、教师、公务员)可以通过考研、考编、考公保住一个体面的工作,但也很难“跳层”,多数只是稳住。

如果家境是工人阶层、农村出身、或者无社会资源,基本只能靠“超人式逆袭”,比如踩中AI风口、成为头部内容创作者、创业、进顶级科研机构。这些路径,存在,但极少。

社会不是不给你机会,而是不给你失败的空间。你选错一次专业、一次工作、一次考试,可能就彻底掉下去了。

3. 体制内的“老一代压顶”,代际压迫真实存在

很多00后想进体制、进科研、进国企,都会发现一个现象:位子都被上一代人坐满了,而且这些人不退、还继续卡着通道。

不少体制单位,副处、处长、教授、研究员、主任,全是60后、70后,有的甚至退休返聘,还继续拿项目、拿名额、卡住晋升线。

年轻人进来后被“干活不提拔”“只用不用”的现象非常普遍,“师傅带徒弟、活全你干、credit归师傅”。

体制内讲“论资排辈”,年轻人哪怕能力强,也要排到“年龄够、资历够、熬够”才轮得到你。这种结构性阻滞,直接消耗了很多年轻人的理想。

这不是个别人坏,而是系统性结构堵塞。年轻人没空间,不是不努力,是被“堵死”了。

4. 老一代对年轻人的不理解,也是代际矛盾的根源

他们说我们不吃苦、不沉下心,不知道当年我们读书刷题考研到崩溃,只是因为我们不想饿死。

他们说我们不够忠诚、太跳槽,却不提系统不给转正、不提拔、不给涨薪。

他们说“我们那时候也是白手起家”,却忘了他们当年读大学几千人考一个学校,现在几十万人卷一个岗位。

他们说“你要先立足再谈理想”,却不给立足的土壤。

代际之间最大的裂痕,不是意见不一致,而是认知基础不对等。

上一代享受的是计划经济转市场经济、国企改革红利、城市快速发展,哪怕学历不高、手上没技术,抓住一个窗口也能“站住脚”。
而我们呢?技术、学历、英语、写材料、干活都得会,干得多、挣得少、机会还少,被系统用得最多,但上升最慢。

5. 那现在还值得努力吗?或者说,还能努力成什么样?

值得,但方式要变。不是“瞎拼”,而是“聪明地打”。

选对赛道非常重要,特别是那些结构性上升行业(AI、脑科学、跨文化、数据建模、国际传播、可转化科研);

建立复合能力,不止刷题,刷项目经验、表达力、联通力;

接近资源节点,不是“抱大腿”,而是让自己变成一个可被利用的桥梁;

情绪上,不盲目希望、不彻底躺平,要稳,要准,要能耗得起时间。

00后最难的,不是没能力,而是:必须用极大努力,才能换来一个刚刚“看起来像是正常人”的人生。

最后想说:

中国社会对我们这代人不公平,但也还没绝望。
这是一场不能靠幻想、不能靠鸡汤的长战,你得选对牌、打得稳、忍得住。

别再相信“人人都能上去”,但你可以相信:有人会比别人更早看清结构、更早理顺路径、更早松开焦虑,然后活得更像自己。

新手上路

Rank: 1

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21: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卖小哥 发表于 2025-4-3 17:49
论坛某些年轻人,本事没有,吃不了苦,也没有任何贡献,同龄人又卷不过,就要求这要求那,也不知道凭什么 ...

论文记录不如中老年人?哈哈哈哈,就你发的那点水论文水期刊,怎么有脸和年轻人比的?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70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22: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毕业开始工作的时候,一个月工资可以买两个平方的房子,有人毕业月薪可以买两个平方的房子。有些人毕业后发现月薪只能买0.1平方的房子。这三个人可能一样努力,结果就不同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4-4 08:23 , Processed in 0.06719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