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4-19 10: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中央大学的办学经费是多少
DeepSeek-R1满血版 回答完成
深度思考完成 用时21秒,搜索全网25篇资料
国立中央大学作为民国时期重点建设的高等学府,其办学经费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显著优势,具体数据可归纳如下:
常规经费规模
在国民政府直接管理时期,中央大学经费长期远超同期其他顶尖高校。以1930年代为例,其年度经费相当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四校经费总和25。1932年单年经费已高于北大和清华两校总和7,至抗战前(1937年)仍保持全国第二的经费规模,仅次于国立中山大学7。
特殊时期拨款
1940年汪伪政权控制期间,伪行政院拨发临时经费40万元(伪币)、经常经费68万元(伪币)用于所谓“复校”8。
抗战胜利后复员阶段(约1947年),国民政府为其核拨复员经费达法币81亿元4。
经费优势表现
该校凭借巨额经费支持,在院系规模(巅峰期设7院56系)、师生人数(超3000人)和硬件设施上形成显著优势12。1948年普斯顿大学排名中,其综合实力一度超越东京大学,成为亚洲第一高校2。
需特别说明的是,中央大学经费优势与其“首都大学”地位直接相关,但也存在“规模与学术产出不匹配”的争议——例如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数量(4人)低于北大(10人)、清华(9人)和浙大(5人)1。这一反差印证了办学经费并非衡量学术影响力的唯一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