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3|回复: 5

交大对复旦物理的贡献

[复制链接]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34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舵手 于 2025-5-18 17:19 编辑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周同庆、方俊鑫、华中一、蔡祖泉由交大调迁至复旦大学物理系。

在周同庆教授领导下,冲破国外技术封锁,开展医用封闭X光管研制,攻克了真空铸靶、阴极聚焦、金属玻璃封接、真空获得和保持等关键技术。1953年8月,我国第一个医用封闭式热电子X光管研制成功,并开始送至医院试用,为新中国的医疗器械填补了一项空白。因X光管的使用需要有高压整流管与之配套,1954年,华中一独立设计并成功研制了用于X光机整流的我国第一个125千伏的阳极“直冷式高压整流管”。1963年,华中一主持设计并成功建立了我国第一套国家真空计量标准的压缩式真空规和副标准热阴极电离真空规。华中一领导下的复旦大学,真空科学与技术、器件研究成果奠定了复旦大学在我国真空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周同庆(1907年12月21日—1989年2月13日),江苏昆山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3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36年—1943年任中央大学任物理系主任;1943年—1952年历任交通大学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1952年任复旦大学物理系系务委员会主任、X光管研究室主任、光学教研室主任;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方俊鑫(1920—1988),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我国著名的固体物理学家、首批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67至1968年,方俊鑫曾参加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激光探测部分的研究,被大家尊为国内电介质物理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华中一(1931年2月—2007年4月25日),江苏省无锡市人,曾任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真空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真空科学技术与应用协会(IUVSTA)执行委员,早在50年代就系统地研制成功近30种高真空器材,其中2项获1963年国家科委四新奖等。
蔡祖泉历任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副校长等,是我国电光源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被人称“中国的爱迪生”、“中国照明之父”、“中国电光源之父”。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国防部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等。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34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中一教授、校长未能当选院士,是一大遗憾。

新手上路

Rank: 1

3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旦50年代唯一的学部委员是交大贡献的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34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舵手 于 2025-5-19 11:58 编辑
sanfordlam 发表于 2025-5-18 17:09
复旦50年代唯一的学部委员是交大贡献的

你这就胡扯了。
1948年复旦生物系的秉志教授、农学院的钱崇澍教授就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了。
陈望道校长就是55年的中科院学部委员。

50年代首批学部委员中的复旦师生校友至少12人:
学生7人:冯德培、童第周、陈世骧、李庆逵、竺可桢、陈寅恪、俞大绂等
教师5人:苏步青、陈建功、陈望道、钱崇澍、蔡翘等

新手上路

Rank: 1

3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anfordlam 发表于 2025-5-18 17:09
复旦50年代唯一的学部委员是交大贡献的

这贴主题是物理,周同庆是复旦物理50年代唯一的学部委员。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85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同庆、王淦昌、施士元,皆清华物理首届本科毕业生,建国前,交大、浙大、中央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5-21 07:01 , Processed in 0.12361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