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表《人类染色质重塑因子的亚核小体偏好》研究成果,揭示了一条染色质调控的途径,即通过ATP依赖的过程重塑亚核小体。
& O" \0 Z J; ~: o
: x( ]0 H: h) ]7 t5 y' Z9 ~1 [论文第一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陈柱成教授。
陈柱成,1974年出生,国家杰青(2018),主要从事染色质重塑等研究工作。
在南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北京大学和纽约大学先后获得硕士学位,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博士后,2011年起任职清华大学。曾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等奖项。

5 W4 R" T9 ?( u7 F& p- D3 H, ^( Z; D/ W
2、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发表《古代DNA揭示了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母系氏族社会》研究成果。
- S$ [" j$ F$ d" s. T
% n9 M" n& [4 I% I0 L$ T A本研究为人类学和考古学中的持续争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不仅表明了人类早期历史中母系社会的存在,还揭示了一对以两个母系氏族为中心的史前墓地,通过亲族关系系统进一步了解了人类社会的早期演变。

& b& w8 h% P& _$ C% x
( ]" ^! I/ U& i" R4 L' o/ Z( k: p1 k中央民族大学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单位。
论文第一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宁超研究员。
宁超,在吉林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德国马普所获得博士学位并完成博后工作,2021年起任职北大。
& r J- [4 M9 c. b4 _; f& j+ u5 r
6 D4 ]9 B! Z6 j' a0 d, |
3、复旦大学发表《人类RNA聚合酶III(Pol III)转录启动的结构见解》研究成果,揭示了Pol III在动力学和重新启动机制的分子洞察和具有最早记录的RNA聚合酶起始-延长转变。
5 m* { }# P. [6 D" ]
$ B" Z; `; H: n$ d* |1 }6 g
* j# R) }# u) g0 i* I论文通讯作者为复旦大学徐彦辉教授。
徐彦辉,1977年出生,国家杰青(2014),新基石研究员,复旦大学教授。
在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在普林斯顿大学完成博士后工作,2008年起任职复旦大学。曾获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项,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 y/ y) l3 J6 q ^/ T8 m5 ?8 I
: j% @9 B* J* L. s, Y0 A( `
( Q/ `1 K) P) h) m) _
2 Y9 Z9 Y4 a/ I3 b; Y9 @8 u" B
! t X0 C6 c( ~9 A6 Y2 s! Z
3 d2 ]+ H' Y( ~$ a
4 W% X2 X8 d4 u4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