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院士:, ~, H3 h" R6 }- W
$ A& u& J( ] J3 W) I
1、李庆逵(1912,1932届化学本),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N' z5 z. j" z, L% t0 R p& D* w2、吴养浩(1928,1951届化学本), 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9 [+ I& [( j& n5 C$ Q3、卓仁禧(1931,1953届化学本),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H7 ^" X- W ]; Q& s4、邓景发(1933,1955届化学本,1959届研究生),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4 w4 ?4 h; E' A4 S; N6 R5、许根俊(1935,1957届化学本),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O" [; N3 U' [' \3 o4 u: K
6、关兴亚(1937,1955届化学本),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r3 m$ t# S) p4 g4 k- C- B
7、金鉴明(1932,1955届化学本),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d. j* G- x0 x! K, Z8、丁传贤(1936,1959届化学本),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4 @- Y; x% F+ H9、张永莲(1935,1957届化学本),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C6 I1 N& t7 ^: t10、郭景坤(1933,1958届化学本),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W$ g n: ^! Y+ H5 H11、侯保荣(1942,1967届化学本) ,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H, Y8 ]8 i& v$ B$ b8 W% o12、江 明(1938,1960届化学本) ,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 N0 v: r; J. k) ?, _- g3 p13、方荣祥(1946,1967届化学本) ,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w) U+ e. R: F! r7 l; n
14、杨玉良(1952,1977届化学本,1984届博),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8 Y. C6 c8 D# v& \* ]15、包信和(1959,1982届化学本,1987届博),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A9 ^+ a4 ~* d3 A4 E# A+ m/ K
16、王梅祥(1960,1983届化学本),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u; a9 t8 e5 F4 U
17、张明杰(1966,1988届化学本),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5 t0 Z2 ]% v. d ?4 H* s6 t3 i5 B( P
18、李永舫(1948,1986届化学博),201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9 V& s+ {4 J: V+ I: R' s0 v4 X2 }* C. P
19、彭慧胜(1976,2003届高分子硕士),202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
6 S% ^2 y" n/ C
8 O7 U: A \4 h R20、陈冀胜(1932,1948级化学本,1950年参军抗美援朝),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P9 u8 P0 m8 s% R% d: O6 t21、徐如人(1932,1949级化学本,1949-1950年就读,1956-1958年进修),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5 [! ~! o3 E- p5 G
22、朱起鹤(1924,1943年就读四川北碚复旦大学化学系),1995年被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8 t& h" T* w
N9 J0 ` X7 H# R i' @
! |* i5 |2 z9 d$ F. Z( Z' M) M 1977年高招成绩公布,李永舫以数学99分、理化94分,四门总分350多分的优异成绩摘得当年的河南省理科状元,被录取到上海化工学院微生物专业深造。
4 m$ O. e( [% b8 u 1979年经学校推荐提前考取该校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1982年获得华东化工学院硕士学位;时年34岁的李永舫获硕士学位,被分配到了郑州轻工业学院化工系做教师。( I' T; p( d! @ {- W2 [
在去郑州报到前,他仍然紧盯继续深造的机会,报考了复旦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的博士。4个月后,他就以优异成绩考取复旦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2 ?/ B5 ?4 k9 U! s 李永舫的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电极过程动力学,师从著名电化学专家吴浩青院士,进行锂电池中电化学嵌入反应的研究,属当时国际尖端领域。1986年年初,他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成为复旦大学化学系的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并被批准留校任教。
$ j8 g0 ~6 ?, U4 y ? E1 U. I 1986年8月,出于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他放弃了留在复旦大学任教的机会,来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做博士后,跟随著名高分子物理专家钱人元院士进行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电化学研究。2 T a6 L% x9 ~% ?6 j
1988年10月,李永舫在40岁生日那天接到了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赴日访问研究的邀请。在日本的两年半时间里,他在国际著名有机导体研究专家、时任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所长井口洋夫教授(现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指导下,进行有机导体和生物导体的研究。1990年4月,他成为日本丰田公司理化技术研究所的特别协力研究员。
7 ?% o. L C- {/ g 1991年4月,李永舫回国继续进行导电高分子的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钱人元教授领导下的其他研究成果一起,获得了1993年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和1995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