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25|回复: 5

同济大学的AI课,很多同学的感受是“听天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济大学的AI课,很多同学的感受是“听天书”。在数理基础(高数、线代、概率论)尚未扎实的情况下,直接被灌输各种算法、模型概念,最后做一个自己也无法完全理解其原理的“智能体”作业。这门课最终沦为“水课”,除了消耗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效果微乎其微。最终得分大部分还是按照报告工作量来评价,这是在培养我们的AI素养还是在培养水报告的能力
刚考完试出完成绩,学校转手就给来了一个“暑期必修课”名字叫《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实践》,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水课,分为虚拟仿真和创新训练
虚拟仿真: 在网站上点点鼠标,完成一些预设好的流程。这和我们真正理解算法、调试代码、解决实际问题有多大关系?跟玩《模拟人生》有什么区别?能学到啥核心技术?
创新训练: 看似高大上,但组队方式、项目选择都缺乏自由度。更核心的问题是,课程要求我们使用各种AI平台和模型(同济AI平台、豆包等)去完成一个报告。这本质上是在训练我们“如何使用AI工具”,而不是“如何创造AI技术”。这和学校宣称的提升人工智能素养的初衷是否一致?说是“SITP预备队”,但这样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项目,真的能激发我们的创新能力吗?最后还是看报告给分,不和人工智能课一样成了个水报告的课程吗?
       
我们不反对学习AI,我们渴望的是真正系统、科学的AI教育。我们希望学校的培养方案是经过深思熟虑、符合教育规律的,而不是为了响应某个口号、完成某个指标而“拍脑袋”决定的。
       
我们需要的,是先打好数理和编程基础,再循序渐进地学习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理论。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应该让我们有机会从数据处理、模型选择、代码实现到结果分析,走完一个完整的流程。
尊重学生的时间和选择权,而不是将形式主义的“必修”任务强加于我们本该用来沉淀、预习或自我提升的暑假。
这门凭空出现的暑期必修课,并未出现在我们的培养方案中,却占用了我们一个月宝贵的假期。我们成了学校追求“全员人工智能”光环下的试验品和代价。
       
希望校方能听到我们的声音,重新审视这种自上而下的教学改革。也希望同学们能一起理性发声,我们需要的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真正有价值的学习过程。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7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I赋能形式主义

高级战友

Rank: 4

91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为了迎合市场、迎合考生所谓更好的就业,不仅疯狂内卷,还拔苗助长,确实不是好现象。

高级战友

Rank: 4

41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精神分裂症,得治。一方面说原理太难,听不懂。一方面说只教使用不教原理。宛平南路600号跑出来的?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37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小红书搬过来的吧?记得评论区支持这种先开科普课程的居多。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5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红“苏南二吹”没事干了?整天像个“鸭子”(苏超13太保,南京定义为鸭子)呱唧呱唧的。还是按书记、校长特长专业,把农业矿业“新工科”发展起来吧?像忽悠南通市建个海洋学院一样,建农学院,地质学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7-13 00:41 , Processed in 0.10528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