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36|回复: 3

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京开幕

[复制链接]

钻石长老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7652

积分

0

贡献

230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13日,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丁肇中、朱棣文、戴维·格罗斯、罗伯特·塔扬、森重文、乔治·卢斯蒂格6位科学家获颁2025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
" g# \: Q& [2 x$ c+ T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主席、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认为,一个由理论突破与技术创新共同驱动的时代或将到来。期待大会搭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学术平台,进一步推动海内外科学界更深层次的对话与协作。8 M! e" W% b) }0 v5 N4 |
  在登台领取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时,实验物理学泰斗丁肇中说:“实验是知识进步的根本。”如今,89岁的他仍带领着16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向宇宙射线理论的边界发起挑战。另一位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得主森重文是首次来华。他对中国数学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表示赞赏,并为能在大会上与杰出科学家相聚表示欣喜。
& q) {4 E* |$ y3 T6 a9 @% p; U' a  前沿科学奖同时颁发。118篇基础科学领域的杰出论文获奖,包括数学75项、物理16项、信息科学和工程27项。作者分别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包括菲尔兹奖得主、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得主以及众多学术新秀。其中,13所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论文作者揽获了17个奖项,论文内容涵盖数学与理论物理、计算数学、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交叉科学与应用等热点问题。
, X5 r, d" I! V$ w4 [  2025年是该大会在怀柔科学城举办的第3年。未来半个月,包括400余位国际顶尖科学家在内的近千名海内外优秀学者、青年学子将在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围绕数学、物理、信息科学和工程三大基础科学领域,展开学术探讨和交流。大会将举办500余场学术会议,策划了“数学之夜”“物理之夜”“信息科学和工程之夜”3场专场沙龙,以及学术成果海报展、“科学家面对面”专场、“走进怀柔”系列活动等。
+ v2 v1 y; T3 K' k% k+ s$ ]  截至目前,怀柔科学城的3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中,29个已进入科研状态,16个科技设施向全球开放,累计产出科技成果386项。这里还聚集了包括两院院士、青年人才、外籍顶尖人才等2.5万名科研人员。
3 J1 ^) v& e% z$ c0 {, y8 b) M' u0 G9 |% W

初出江湖

Rank: 2

8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3: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森重文之前访问过北京国际数学中心

初出江湖

Rank: 2

7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3: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诺奖得主的年纪太大了,记得丁先生在世纪初来大陆访问的时候还很精干的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36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4: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新京报7月13日报道,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同时颁发前沿科学奖。本届奖项评选出118篇基础科学领域的杰出论文,覆盖数学、物理、信息科学和工程三大领域。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等13所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论文作者揽获了17项奖项,展现了中国学者在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实力和创新活力。下面为您讲述其中部分学者的真实学习和研究故事。
' I+ e5 Y) v, s. S' `$ i7 b
( ]2 I" P) u0 K- z% w0 i2 n复旦大学:突破二维半导体电子学集成度瓶颈0 @! l; l5 \& A- u& ^& V" u" g
+ F6 b. F8 q; ?& b% E- h% R
面对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的全球性挑战,具有原子层厚度的二维半导体成为国际公认的破局关键。复旦大学周鹏、包文中联合团队历经5年技术攻关和迭代,致力于解决将“原子级精密元件”组装成完整集成电路系统时,工艺精度与规模均匀性的协同良率控制难题。过去,该领域最高集成度仅停留在数百晶体管量级,始终未能跨越功能性微处理器的技术门槛。# W: ^8 }0 d) N# L3 E+ t
. a, [2 J/ s6 P! ^5 e) b/ b
团队成员日夜钻研,查阅海量文献,反复进行实验。他们不断调整实验参数,对每一个数据都进行细致分析。在一次关键实验中,他们发现某一材料处理环节出现异常,经过连续48小时的排查与测试,终于找到问题根源并加以改进。最终,成功研制全球首款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32位RISC-V架构微处理器“无极(WUJI)”,通过自主创新的特色集成工艺,实现二维逻辑功能最大规模验证纪录(集成5900个晶体管),完成从材料到架构再到流片的全链条自主研发。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2025年4月2日晚,以《基于二维半导体的RISC-V32比特微处理器》为题发表于《自然》杂志。9 W( Y0 S2 Y& a( \

& V3 Q( _) P& R8 \. e3 [, Q7 q清华等多机构:多领域基础理论创新
$ [5 r) v6 d# C4 b$ d$ u+ R3 `4 O" U, Q% K; Z) {
在数学与理论物理领域,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们针对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物理现象理论,展开深入研究。他们组成联合研究小组,定期开展学术研讨,分享各自的研究思路和阶段性成果。
8 F& l# ~$ G2 S; T1 Z! {& w, \+ \+ v8 ~
5 |) @: C  \! t8 e1 h& h一位来自清华大学的学者在研究某一数学猜想时,陷入长时间困境。在一次学术交流会议上,聆听了同行关于相似问题的研究方法后,受到启发,转换研究角度。此后,通过数月的计算和推导,取得关键突破,其研究成果在此次前沿科学奖中获奖。
; G+ n: G+ g1 g% p" g6 a& `2 A: Z$ F: s" d3 R7 ]# g4 Q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方向,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学者,专注于算法创新。为提升算法效率,他们对多种算法进行对比测试,在一次又一次失败中总结经验。有团队成员提出一种全新的算法架构设想,经过团队反复论证和优化,最终实现了算法性能的大幅提升,相关论文也获得前沿科学奖的认可。这些学者们在各自领域默默耕耘,用扎实的研究为中国基础科学发展添砖加瓦。
# a' G7 t/ \" K% [7 o% J4 f$ C
* S+ P: `5 n  t& O% l1 f(来源: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相关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7-16 09:22 , Processed in 0.11150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