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1|回复: 3

吃水不忘挖井人,纪念一下如日中天的计算机学科当年的挖井人

[复制链接]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32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北国航,不只是传说,这是贯穿共和国两弹一星和科技事业发展历史的四个不老传奇,勇立潮头,从未缺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高级战友

Rank: 4

43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5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军工”与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发展

1、1958年9月28日,我国第一台军用电子管计算机(“331”鱼雷指挥仪)科研样机研制成功,负责人为“哈军工”海军工程系 柳克俊。

2、1963年8月,我国第一台军用全晶体管计算机(“901”数字式鱼雷快艇射击
指挥仪)实验样机研制成功,负责人为“哈军工”海军工程系 柳克俊。

3、1964年10月,我国第一台全晶体管通用数字计算机(“441-B”计算机)样机研制成功,负责人为“哈军工”电子工程系 康鹏。

4、1970年下半年,我国第一台全集成电路计算机(“030”潜艇鱼雷攻击指挥仪)完成装艇海试,负责人为“哈军工”电子计算机系 金士尧。

5、1976年秋,我国第一台百万次大型计算机(“151”大型高速计算机)调试成功,并安装到远望号测量船上,负责人为 长沙工学院 慈云桂。

6、1983年11月,我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1”计算机)通过国家鉴定,负责人为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慈云桂。

。。。 。。。

赞助会员

Rank: 4

48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哈程大 发表于 2025-7-22 13:53
“哈军工”与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发展

1、1958年9月28日,我国第一台军用电子管计算机(“331”鱼雷指挥仪) ...

后面确实大佬很多,但是初始元老是那17个人,其实楼主列的也不太恰当,筹委会当中有几个人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教学和科研,真正的元老是这些人

首届计算机训练班,于1956 年秋开班,1956 年秋,第一届训练班由夏培肃(中央大学电机系)、黄玉珩(中央大学电机系)负责,主讲教师共17 位。计算机班课程为:计算机原理(包括布尔代数、开关网络、计算机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等部件,及БЭСМ 计算机)由徐刍(清华大学数学系)、夏培肃、范新弼(中央大学电机系)、曹履冰、周寿宪(中央大学电机系)讲授;电路技术(包括脉冲技术、电子管计算机电路、晶体管电路)由黄玉珩、吴几康、蒋士騛(交通大学电机系)、郑守淇(交通大学电机系)、虞承宣讲授;程序设计由孙念增讲授。计算数学训练班课程为:计算方法、程序设计、数理方程等由胡祖炽(西南联大数学系)、孙念增、冯康(中央大学电机系)讲授;计算机原理由闵乃大(清华大学电机系)、夏培肃、范新弼、周寿宪共同讲授;无线电原理及实验由张世龙负责并讲授;计算机电路由周寿宪讲脉冲技术,参考书是俄文版的《核辐射仪器中的电子线路》,吴几康(同济大学机电系)主讲示波管存储器的控制线路。
................................................................................................................

第二届计算机训练班只有计算机班,教学工作由夏培肃负责,沈亚城协助,毕业设计由夏培肃负责,沈亚城指导,毕业设计是做出计算机的电子管单元电路,每组制作一个。 课程包括无线电技术基础、实验,脉冲技术、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讲课教师于怡元、周寿宪、夏培肃、黄玉珩、刘锡刚、徐献瑜;辅导老师陆志刚、沈亚城、苏振泽、过介堃。




第三届训练班有计算机和计算数学两个班。计算机训练班由夏培肃担任组长,沈世刚担任秘书,专职教员过介堃、王惠溥、陈树楷,实验员李春华、张淑亚。计算数学班由计算所第三研究室负责教学工作,教学组织工作由顾元负责。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32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1954年末,蒋士騛从美国留学归来先入北京航空学院任教,聘为副教授,1956 年被聘为计算所筹备委员后,根据国家“先集中”的原则借调到计算所工作。1959 年9 月,中科院计算所决定研制电子管的109 乙机,蒋士騛被确定为主持人,当时他还是北航教师。是年10 月,北航续派葛本修、胡建平加入109乙机研制,他们于1961 年7 月回北航。但是蒋先生依然留在计算所。胡建平老师有一项特别任务,每月到计算所给蒋先生送工资,出北航北门,穿小径过京张铁路到中关村,骑车往返甚为便捷。
北京航空学院一直重视计算机的实际应用,从60年代至70年代末期先后引进5台电子计算机,学生们在校内就能够充分上机,保证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1956年3月14日,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下设若干规划组,其中的计算技术和数学规划组由数学家、计算机专家和电子工业部门专家组成,华罗庚任组长,委员共26 人,其中包括蒋士騛先生;7月,中国科学院为制定“十二年科学规划”,组成了计算技术考察团,蒋士騛名列15位团员之一,9月末到达莫斯科,12月回国;8 月25 日陈毅副总经理批准成立中科院计算所筹备委员会,14名委员中仍有蒋士騛先生。
1985年6月1日,蒋士騛研究员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7-22 19:34 , Processed in 0.07849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