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学科评估&专业评估双A+实力认证
【护理学研究所简介】
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与华西医学共同起源于1892年的仁济、存仁医院,历经逾世纪的发展,华西护理学与华西医学携手并进,护理学发展日新月异。2011年获我国首批护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成为全国首批护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本-硕-博-博士后护理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2017年进入教育部全国“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0年获批“护理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与“四川省护理与材料医工交叉研究中心”省部级科研平台;2022年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获A+、教育部专业学位水平评估获A+,2022年再次进入教育部全国“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16-2023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护理学连续8年全国第一;2023年入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名单;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护理学进入前100强。华西护理学已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XXX***创造性提出了新质生产力概念,并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此背景下与学科基础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文成立“护理学研究所”(川医科【2024】3号),研究所现有护理创新研究室、护理与材料医工交叉研究中心室、循证护理研究室,有专职研究人员30余人,兼职研究人员60余人,指导专家10余人,外籍客座教授8人;研究场地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四科研大楼(吉泰安)二楼(总面积1700m2)为中心,并涉及全院的科研相关公共平台及临床基地。
护理学研究所旨在支撑护理学科科研和护理人才培养,主要通过发现护理临床问题、凝练护理科学问题、创建护理理论、发明护理技术、建立护理标准、创新护理模式,为护理学的学科、平台、梯队、知名度的建设铺就一条创新之路,产生社会价值贡献度高的研究成果,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智慧与力量。护理学研究所的前身是“华西护理创新研究中心”,于2019年1月成立,是首个护理学实体专职研究平台,定位于推动跨学科融合的护理学创新性研究,创造跨学科融合研究与教育的环境,创新性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与疾病护理,从护理学基础研究-临床转化应用-制度化/政策化的一系列研究,开展护理+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人工智能/人体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护理+管理学、护理+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融合基础研究及其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培养可以引领护理创新研究的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
【护理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简介】
护理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于2020年2月由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厅)批准建立,依托四川大学建设运行;并于2025年6月完成优化重组。研究方向:包括全生命周期健康与慢性病护理、灾害与急危重症护理、精神心理与人文护理、护理智能化四大主攻方向。实验室主任胡秀英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姜安丽教授。目前,本实验室是中国西部唯一护理学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场地面积超过2000m2,已有仪器与设备价值超过2000万元,拥有护理学生物学实验室、灾害护理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护理+多学科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实验室充分整合四川大学护理学院和四川大学四大附属医院护理团队力量,形成具有整体性的护理科研创新团队,实验室固定成员90余人。实验室自2020年成立以来,在科技厅年度考核中连续获评优秀,并获 “2021年四川省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平台”“2022年度管理运行工作先进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管理运行工作先进重点实验室”等荣誉。实验室已形成“护理+多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资政用紧密结合的开放式科研平台,目前与校企共建了“智能型老年照护机器人研究室”“护理大数据平台” “农艺康养研究院”“老年健康管理与照护实验室”“数智健康管理与照护场景化实验室”等,为护理学科前沿创新性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实验室将建设成为我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凝聚高层次科研人才、开展国内外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为我省乃至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护理技术、知识和人才储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