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2|回复: 1

《人民日报》报道高校学子纪念抗战胜利:新时代青年谈弘扬伟大抗战精

[复制链接]

高级战友

Rank: 4

56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奋斗与成就回应老兵们深埋心底的期盼

今年8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我和101岁的抗战老兵刘茂盛一同重温了那段气壮山河的抗战历史。看见敌人的刺刀在刘茂盛手上留下的伤疤,我心中满是敬佩。我知道这道伤疤背后,是一代人用热血守护国家的担当。

我送给刘茂盛爷爷一个歼—15舰载机还原模型,向他讲述了我国航空航天科技发展情况,告诉他我国的军备跻身世界前列。老人听着听着,眼眶便湿润了。那一刻我忽然懂得,对青年而言,弘扬抗战精神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用所学所长报效祖国。比如,我们在参与科研项目时,面对各种复杂情况,不应放弃,要多方求教、反复实验,努力攻克一个个技术难点。

青年学生应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脚踏实地,用奋斗与成就回应老兵们深埋心底的期盼,让他们亲眼见证当年为之浴血的国家,正以日益强盛的姿态立于世界之林。

高级战友

Rank: 4

56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让革命烈士再“回来”一次

2024年高考后的暑假,我看到一篇新闻报道——全国登记在册的抗战老兵人数持续减少。于是,我萌发了一个想法,去寻找抗战老兵,聆听他们的故事,尽己所能记录更多的抗战记忆。

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我遇到98岁的抗战老兵张明,他记得很多战友的名字,老人家对我说:“这些名字不能忘,他们牺牲时才20岁出头,他们把青春献给了国家。”我心想,能不能让革命烈士再“回来”一次?

说干就干,我走访烈士家乡,搜集相关线索,再结合张明老人对战友模样的回忆,借助AI人脸重建技术,从零散的口述信息中一点点拼凑出烈士们的模样。“这是我的班长,这是我的排长,这是我们的机枪手,他们都回来了!”当张明老人第一次看到我制作的影像时,他瞬间认出了几位战友,眼中泛起泪光。那一刻,历史不再遥远。

进入山东大学,我加入了“国家记忆寻访团”社团,在一次次实践活动中,我体会到用AI技术为抗战记忆筑起永不褪色的数字防线,让抗战精神在数字时代鲜活起来,是对抗战历史的真诚告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8-31 23:30 , Processed in 0.02750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