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杨振宁先生被聘为上海交大名誉教授,他非常关心交大的发展,多次来到交大校园访问交流。一起追忆他与交大的不解情缘
杨振宁先生是世界物理学界的巨擘,也是华人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与李政道先生共同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深刻改变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认知,荣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不仅为华人学界赢得世界声誉,更激励了无数后辈学者投身科学事业。他晚年归国,为中国科教事业作出卓著贡献。
杨振宁先生非常关心上海交大的发展,多次来到交大校园访问交流,在交大留下了许多特别的“印记”。
1978年7月3日,杨振宁先生来交大参观调研,了解交大革命传统事迹,并进行有关教学方面的座谈。陪同前来参观的有,其在国内的两个弟弟、妹夫、侄女等亲戚,均为交大毕业生。
杨振宁先生经常来交大,作学术报告或参加活动。
1985年,与刘永龄在交大设立“亿利达科技奖”,为促进交大学子早日成才,促进交大科学、教育事业发展而积极工作。同年,上海交大开办试点班、少年班,探索建立优秀学生选拔培养制度,杨振宁先生与试点班、少年班学生一起交流学*。
1987年,杨振宁为交大教师颁发“教学优秀奖”。
1989年12月,杨振宁先生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同月,他参观闵行校区并与交大师生交谈。
1992年,杨振宁先生再次来到交大,与师生热情深入交流。
1995年7月,杨振宁在交大包兆龙图书馆与青年座谈。他亲切地询问,谁在通过大学英语六级后能阅读英文报纸,甚至英文小说?是一口气读下去还是要翻英文辞典?他讲起自己在西南联大不翻辞典读完两本英文小说的经历,勉励大家重视语言学*,汲取精神养料,了解社会、了解世界。
1997年8月16日,杨振宁先生来校访问,表示“要尽力帮助交大发展”。
2005年10月,他做客上海交通大学第9期励志讲坛,在闵行校区菁菁堂作报告《我的生平》,介绍了他爱国、爱科学的传奇人生。杨振宁在演讲中深情回忆了影响自己一生的恩师、前辈、朋友,他表示:“我觉得自己最幸运的是,找到了自己喜欢,自己有能力,而又是一个正在发展的领域,这样成功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时值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杨振宁先生亲自题词,谨祝上海交通大学为国家造就人材继续做出巨大贡献。
2018年,张杰院士领导的由14位研究骨干组成的“激光强场物理团队”获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杨振宁先生出席活动并颁奖。
杨振宁先生还非常关注上海交大学科建设与发展。在他的提议下,交大应用物理系更名为物理系,为学科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杨振宁先生的离去,是世界科学界的重大损失,也让我们失去了一位可敬的师长。
杨振宁先生虽已远去,但他所开创的科学道路与所秉持的家国情怀,将继续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愿先生安息,精神永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