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帖最后由 科学家 于 2025-10-20 17:09 编辑 
 1、赵勃  国家级青年人才
 研究领域
 光刻机系统隔微振技术
 (1)面向350&700nm光刻机系统的一体式隔微振技术
 (2)面向90nm-28nmDUV光刻机系统的分体式隔微振技术
 (3)面向EUV光刻机的磁悬浮隔微振技术
 具体内容包括隔微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及仿真,隔振装置机械结构设计、加工及系统搭建,各类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电机驱动电路、控制电路等的设计及调试,隔微振控制方法仿真与实验验证等。
 压电驱动与控制技术
 面向光刻机系统等对高精度执行器及驱动单元的需求,围绕尺蠖电机、超声电机、压电堆叠三种执行器的结构设计、驱动与控制技术等开展相关研究。具体内容包括执行器结构设计与仿真、高频高压驱动电路设计与调试、测试平台搭建与实验验证等。
 超声显微技术
 面向航空航天装备核心零部件的无损检测需求,开展超声显微关键技术研究。具体内容包括超声探头设计与制备、声学信号驱动与采集电路设计与调试、微缺陷与应力场表征与成像、超声显微系统集成与实验验证等。
 
 
 2、刘杨,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国家重大项目技术副总指挥,谭久彬院士团队超精密测控方向负责人。
 长期从事光刻机运动性能调控工作,针对光刻机如何在高动态复杂场景下实现多自由度精细解耦、多源扰动精确抑制以及多运动体精准动态协同等难题,提出了数据与机理融合驱动的超精密光刻装备精度调控理论,开发了超精密甚多轴强实时电控系统软硬件平台,解决了光刻装备高动态与高精度难以兼顾的核心难题,相关成果入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十大科技进展。在本领域顶级期刊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5篇,其中ESI热点论文1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主持国家级项目8项,行业龙头企业委托项目8项,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10项,授权发明专利56项,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序1),中国仿真学会创新技术一等奖1项(序1),入选全国卓越工程师培养优秀校企导师组。
 学术任职
 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共主席。
 光刻机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委员。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集成电路测量与仪器分会常委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半导体装备分会委员。
 
 
 3、吴剑威,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仪器学院。
 
 学术兼职:国家级重大项目技术副总指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极端制造分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工程分会委员;ISPEMI 2018, Secretary General;Engineering、Tribology International、Precision Engineering、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等国际期刊审稿人。
 学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超精密半导体装备技术、超精密运动与定位技术、智能化精准测量机器人技术。发表SCI、EI检索论文40余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4项、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科研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计量院、上海微电子集团横向委托等。
 学生培养:指导和协助指导研究生多次获校优秀博士生、优秀硕士论文等奖项;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
 获奖成果: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序1),黑龙江省重点领域首台套创新产品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海豚创新团队,美国精密工程及纳米技术学会优秀论文奖。
 
 4、胡鹏程 国家级青年人才。
 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超精密激光干涉测量技术研究,2019年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其团队研发的高速超精密激光干涉仪荣获首届金燧奖金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