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最后由 萌萌的小猫 于 2025-10-31 11:30 编辑
以下为不完全统计
冯康1939年春,他以同等学历考入福建协和学院数理系学*,同年秋季重新考入重庆中央大学电机工程系学*,两年后转物理系。在大学时期兼修了电机、物理、数学三系的主课,这一基础背景对他后来的发展也起了独特的作用。1944年,毕业后他的科学方向转为数学,主要从事基础数学研究。
1945年,担任复旦大学数学物理系助教(至1946年)
1945年6月,从中央大学地质系毕业并获学士学位,玉门油矿矿长严爽来重庆中央大学招人,李德生通过选拔参加玉门油矿工作;9月10日到玉门油矿报到,担任实*员;10月,翁文波成立野外地质调查队,李德生作为技术人员随之被招募帮助翁文波做重力解释,协助进行河西走廊普查工作。
1944年夏,高由禧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 1945年底,由涂长望、竺可桢介绍,高由禧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给赵九章、竺可桢当助理研究员,负责天气图工作
胡世华,1943年—1946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哲学系数理逻辑、数学基础教授。1946年—196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数理逻辑、数学基础教授
朱壬葆1940年担任成都金陵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教授;1943年,担任中央大学生理学系教授。1946年,担任上海医学院生理学系教授
1945年6月,田在艺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玉门油矿参加工作。1950年,田在艺奉派到陕西延长油矿工作
钱端升-首批中研院院士1927年,任南京中央大学政治系副教授。1930年—1934年,任教于清华大学。1934年9月,在厉麟似的提携举荐下,重返南京中央大学任教。 1946年,任教于北京大学
1941年春,前往迁至成都的国立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任教。1946年,征得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同意和联合国救济总署支持,成立了中国第一所兽医学院,暂时附设在兰州大学内,盛彤笙就任兰州大学兽医学院第一任院长。不久,将兽医学院从兰州大学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国立兽医学院”,盛彤笙为院长
张广学1946年,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1946年,在四川遂宁农业改进所遂宁棉厂工作,任技佐
一代法学师尊戴修瓒教授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因不满蒋介石发动内战,愤然离职。
1948年底回到常德,寓居“亮庐”。常德解放后,任常德各界联合办事处主任委员,积极筹粮支前,慰问过境部队。不久,应林伯渠之邀,去北京参加新中国法制建设工作,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1954年,改任国务院参事,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周惠久,1945年,到重庆大学和国立中央大学的机械系和航空系担任教授。1946年暑假,随国立中央大学回到南京 。1947年,转到交通大学任教授
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生物系后,任中央研究院动物所助理员,8月1日,尹文英来到上海岳阳路320号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3楼123号史若兰实验室。
著名机械工程学家---史宣
史先生在中央大学柏溪分校任课期间,工学院的铸、锻工实*课程也都在一年级学*,因此,铸、锻工场也设在柏溪。由于史先生深知铸、锻工种及金属加工各工种对培养机械工程人才的重要作用,他也热情挑起兼管与领导实*工场的重担。史先生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善于管理工厂。他在厂内建立认真的规章管理制度,学生入厂实*,都必须严格遵守。技工入厂前,都要进行考工。设备添置、工具管理、对外行文以及财务管理等,均有规定。
此外,1941年兵工署委托中央大学培训技术工人,学员五十人,二年制毕业,其中第一学期的锻、铸工训练,也在柏溪分校进行,均由史先生亲自承担。这批学生经严格训练后,走上工作岗位,也均成为技术骨干力量。
适于此时,其内弟在台湾,又经友人再三催促,才于1948年去台湾。不久,大陆解放,史先生未能回到大陆,从此留在台湾,一直在台湾大学任教授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王应睐乘船取道印度回国,被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聘请为生化教授。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王应睐应林可胜和冯德培的邀请离开中央大学到上海的中央研究院医学研究所筹备处担任研究员,从事氨基酸代谢与维生素的关系及酶研究。
一代水利宗师张含英教授
1943—1948年,任中央设计局设计委员兼水利组组长,并任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水利系教授。1948—1949年任北洋大学校长
秉志
1946—1948年,任中央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教授。 [3]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4]1946—1949年,任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 [2]1946—1952年,任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
中央研究院院士候选人,部聘教授---胡焕庸
1928年,任中央大学地学系教授兼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研究员。1930年,任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1934年,被推举为中国地理学会首届理事。抗日期间,随中央大学西迁入川。1941年,任中央大学研究院地理学部主任。1943年,任中大教务长,同年被推举为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1946年,应美国马里兰大学之聘,担任地理系研究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华北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后在治淮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工作。1953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9月,经当时的中央大学物理系主任兼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忠尧教授介绍,毕德显回国到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开始时担任低年级普通物理课,后来主要为物理系开设无线电课。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胜利阶段,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央大学欲拉一些教授到台湾去。而这时,中国共产党为发展解放区的高教事业,也在中央大学秘密动员一些教授去东北解放区任教。毕德显拒绝了南京国民政府要他去台湾的要求,响应了共产党地下组织向他发出的去东北解放区任教的邀请。
不久,他在中央大学地下党安排下,与其他一些教授一起经上海、香港并取道朝鲜,终于在1949年初辗转来到解放区大连,担任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工科大学——大连大学(后改名大连工学院,现为大连理工大学)电机系和电信系的系主任
吴有训
1945年10月至1948年底任中央大学校长 [22];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6月任国立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相当于校长),主持交通大学的教学恢复 [21];
1950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中国现代水利工程专家、教育家---沈百先
中央大学土木系主任以及代理复旦大学理学院院长和土木工程系主任等职,并曾担任我国土力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著名水工结构和岩土工程专家黄文熙院士在清华大学主修河工专业时的导师
1949 年,沈百先应台湾大学之聘任该校教授,时间长达24年
梁希
1933年—1949年,任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教授。1949年5月,任国家林垦部部长、研究员
中研院院士候选人,中大校长,台数学所所长-周鸿经
1937年回国后,先后在中央大学、师范学院、中央干部学校等校任教授、系主任、训导长、校长。抗战胜利后,历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司司长,大专教员团体立法委员、中央大学教务长及校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数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1949年去台湾。复兼数学研究所所长,在台大任教。1950年在台湾创建自然科学促进会,任理事长
1943年1月赴重庆中央大学地理系任教授,积极对师生进行抗日爱国、民主进步的宣传。抗日战争胜利后,涂长望随中央大学返回南京。1949年8月中央大学更名后,任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1949年12月任中央军委气象局局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学成归国,在南京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任副教授,率先提出“混凝土科学技术”概念,组织起第一支混凝土科研队伍,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混凝土研究室。1949年8月,吴中伟赴北京参加华北窑业公司研究所(中国建材研究院前身)筹建工作
1946年楼南泉从国立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后进入南京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氨厂化学研究部工作,担任研究技术员;1949年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工作,并在该所历任助研、副研究员、研究员及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
中国现代内科医学的奠基人,中研院院士候选人--戚寿南
1934年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先生聘请戚寿南来中大任医学院院长,他同时担任南京中央医院总医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大西迁入川,医学院迁住成都,并与齐鲁、华西 两校联合建立“三大学联合医院”,公推戚寿南任院长。1945年抗战胜利。1946年中央大学复员返宁,医学院由成都迁返南京,戚教授任中大医学院院长一职直至1948年。在中大吴有训校长赴美期间,曾由戚寿南为短期代理校长,后又曾以首席代表、团长身份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卫生会议”,会后应邀去加拿大讲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曾通过渠道邀请戚寿南回国任卫生部副部长等职,然因私人原因未克成行,而应聘去美国
1947年春,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教授(至1950年)。1948年底,张文佑随国民党中央研究院迁移广州。1949年,张文佑担任南京军管会接管中央研究院领导小组成员,同年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一级研究员。1950年,张文佑担任全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
1948年李季伦从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0年调入北京农业大学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黄熙龄1945年9月,进入国立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就读;于1949年7月毕业,获学士学位。1949年7月—1949年12月,在南京军管会工作。1950年1月—1951年1月,在东北计委基建处工作。
中国现代法医学创始人---林几
1939年受聘于成都的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1948年创办中央大学医学院法医研究所,并任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别担任了南京大学医学院法医学科主任教授及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卫生教材编审委员会法医学组主任;1951年秋季受卫生部委托创办第一届法医学师资培训班,同年因病逝世,享年55岁
胡海涛1942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1946年,从中央大学地质系毕业,并留校担任助教。1951年,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矿产勘探总局辽河工程地质队队长
1948年,文伏波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1948年—1949年,担任南京市军管委文教委员会秘书;1949年—1949年,担任南京市军管委文教委员会党委组织部干事;1949年—1950年,在南京市长江水利工程总局、长江委下游局工作;
1950年—1958年,先后在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室、水工建筑物室、专业设计室、施工设计室历任副科长、科长、副主任
任继周1948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毕业。1948至1950年,师从中国草原科学奠基人王栋教授,专攻牧草学。
1950年,应兽医学家盛彤笙院士的邀请到国立兽医学院(现甘肃农业大学)任教 [4],历任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草原系主任,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
胡懋廉
1934~1937年在南京国立中央医院先后任代理院长兼耳鼻喉科主任。1938年任四川成都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科主任、教授兼中央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1947年回到南京任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科主任、教授。1950~1952年任上海公济医院(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兼耳鼻喉科主任。1950~1956年任上海市卫生局耳鼻喉科顾问医师。1952年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眼耳鼻喉科学院院长、耳鼻喉科教研室主任、教授。1956年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教授
1929年5月16日,章综出生于江苏宜兴 。1948年7月,从重庆南开中学毕业,并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1952年7月,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
丁衡高1949年9月—1952年9月,在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学*,后毕业。职业经历1952年9月—1956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仪器馆精密机械研究室工作,担任仪器设计组组长,他组织并参加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精密材料试验机、精密光学大平板仪、光学经纬仪等设备
经福谦于1949年进入安徽大学物理系就读;1950年转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学* [8];1952年从南京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春地质学院任教
1952年7月,戴复东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1952年,分配到同济大学任教,担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宗白华-三级教授
1925年回到国内,并于同年12月成为东南大学哲学系的副教授。1928年,东南大学更名为中央大学,后来在1949年又改名为南京大学,宗白华也晋升为哲学系教授。到了1952年下半年,由于国内高校进行调整,他被调至北京大学哲学系
1933年8月24日,袁道先出生于浙江诸暨。 [1]1952年,毕业于南京地质探矿专科学校。5月,到南京地质学校任教。1953年3月,调入地质部水文地质局
1946年,赵仁恺在国立中央大学(今东南大学)机械系大学本科毕业。 [19]1946年7月,赵仁恺在南京永利宁化工厂参加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赵仁恺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10月,赵仁恺调入化工部化工设计院任主任工程师
1933年7月23日,孙枢生于江苏省金坛。1950—1953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孙枢1953年,(国家批准提前一年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蔡翘
1927年至1930年在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上海)创建生理学科并任副教授。1936年8月到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任教授,再次创建生理科。1937年夏到1945年随中央大学医学院西迁成都。1945年随中央大学医学院迁回南京。1948年任中央大学医学院代理院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2年,任第五军医大学校长。1954年—1990年,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姜泗长
1937年8月,任南京中央医院大外科实*医生,师从中国外科专家沈克非教授。 [1]1939年,任成都存仁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医生,师从中国耳鼻咽喉科专家胡懋廉教授。 [1]1941年8月,任成都中央大学医学院附属公立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医生、助教、住院总医生。 [1]1943年8月,任成都中央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讲师。 [1]1947年5月,获得美国医学援华助学金资助,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进修,师从耳鼻咽喉科教授JohnRolstonLindsay(林赛),进行颞骨组织病理学与内耳开窗术研究。 [1]1948年12月,学成归国,任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教授,兼任江苏医学院耳鼻咽喉科教授。 [1]1954年,任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教研室主任、教授
1947年李玶从国立中央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50年参与创办了南京大学工程水文地质专业 [2];1954年调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
1948年,孙曼霁进入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学*;1951年,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独立建校(1952年定名为第五军医大学),孙曼霁继续在该校学*。
1954年,孙曼霁从第五军医大学毕业,毕业后分配至军事医学科学院 [5],历任实*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27年,潘菽学成回国,应聘到建立心理学系最早的第四中山大学任副教授,半年后晋升为教授,兼任心理系主任。直到1949年,潘菽长期在中央大学任教。南京解放时,潘菽受命参与接管中央大学,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后,1951年,潘菽被任命为南京大学首任校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56年,南京大学心理系并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潘菽担任了心理研究所所长
黄文熙
1949年—1956年,历任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和华东水利学院教授,南京水利实验处处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1991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王士雯(1933.3.29—2012.1.30),女,回族,山东省峄县人,老年心脏病学和老年急救医学专家。1955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原中央大学医学院)之后进入JFJ总医院工作,担任心内科医师
1942年,冯泽芳应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之聘请,回到中央大学担任教授、农学院院长。遂又举家迁到重庆沙坪坝。1947年,冯泽芳任农林部棉产改进处副处长时,倡导创办“中国棉业出版社”。1947年,他离开中央大学到棉产改进处工作。1949年春,冯泽芳又回到中央大学农学院任教(该校后经院系调整改名为南京农学院)。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1956年,他参加中国十二年远景规划的制定工作,建议成立全国棉花研究所。在得到批准后,亲自参加筹建工作。
1957年,冯泽芳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首任所长
1937年,时为中央大学农艺系教授的金善宝随校迁到重庆沙平坝,在渝期间,经常参加“自然科学座谈会”活动。 [6]同年金善宝从云南省征集的小麦品种中,就发现一种无芒、白壳、穗轴坚硬而易折断,小穗紧靠穗轴,所成角度甚小,小穗从穗节茎部折断,颖壳紧包籽粒难于分离,种子夹面呈三角形的新类型。1939年,金善宝和助手们从国内外引进的3000多份小麦材料中,通过系统选择方法,选出了适于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中大2509”(又名“矮立多”)和“中大2419”(后改名为“南大2419”)。1943年,金善宝和吴董成一起就对中国小麦区域进行了研究和划分,直到80年代初台湾省的农业教课书还在引用这份资料。1945年,金善宝和在渝的几位进步教授一起,被邀请到嘉陵江边的张治中公馆,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亲切地会见了他们。1946年3月,金善宝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 [1]1948年,应荣毅仁之聘,去无锡江南大学农学院任农艺系教授兼主任。 [5]1949年7月,他应邀来北京出席周总经理主持召开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座谈会。 [1]1952年,中央大学农学院与金陵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金善宝任院长。
1957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京成立,金善宝任副院长,1958年9月赴京任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