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至16日,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智信论坛举行。会议期间,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来到会场,与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学科发展战略等议题深入交流。他肯定了论坛对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希望学院以“十五五”规划编制为契机,强化特色优势,持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
X: N, o6 `4 s+ ?& r
0 o0 d1 a; G7 J9 o/ C' P$ Y[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段广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原常务副主任张兆田、交叉科学部原副主任潘庆,以及来自中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16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学科建设开展研讨,为学院“十五五”规划编制与学科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擘画蓝图。同济大学副校长许学军出席论坛并致辞,党委组织部、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负责人及学院党政班子、学术委员会委员、资深教授、国家青年人才等参加论坛。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许学军在致辞中表示,信息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信息学科的协同发展直接关系产业升级与科技自立自强。希望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勇立潮头、有所作为,深入借鉴兄弟院校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引育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在发展规划、学科交叉、顶尖人才引进、有组织科研等方面持续探索,力求突破。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段广仁作了题为《控制理论的全驱系统方法体系》的学科前沿报告,系统阐述了全驱系统理论如何突破传统状态空间方法困境,为非线性、时变性等复杂控制问题提供全新解决方案。其原创性研究成果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彰显中国学者在控制科学领域的学术引领力。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汇报了学院“十五五”规划。学院“十四五”规划目标基本完成、取得多项突破,在部分领域仍有提升空间。“十五五”期间,学院将借人工智能赋能契机,聚焦核心领域精准发力,推进从“大院”到“强院”的高质量转变。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与会专家围绕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规划积极建言献策:人才培养方面,建议强化教学科研融合、完善国际化教学体系;学科建设方面,需聚焦特色方向,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师资与平台建设方面,要优化人才引育机制,强化国家级平台联动及校企深度合作,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在论坛报告环节,西安交通大学杨清宇、浙江大学程鹏、清华大学古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阳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池明等专家聚焦大语言模型赋能智能电网、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御、控制与智能融合发展学院学科发展规划等主题,分享学术成果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实践经验,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科建设提供多元思路。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 [color=rgb(51, 51, 51) !important]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负责人表示,本次论坛的举办为学院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指明了方向。未来,学院将充分吸纳论坛成果,深化与兄弟院校的常态化合作,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持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深耕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以更务实的举措、更开放的姿态,为信息技术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同济力量。
: l+ @1 y6 `% H. H6 e: F* V
0 z6 J1 Q0 ]' k9 g; p( u6 S1 g) f4 O; P+ w/ v- W2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