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叫郭伟,1976年生,江西吉安永丰县一个小山村出来的,现在关在镇江看守所里,隔着铁窗想前半生,满脑子都是自己瞎编的那些光环,还有拆穿后一地鸡毛的狼狈。
说到底,我就是个没真本事、靠造假骗名利的骗子,今天把这事从头到尾说透,也算给自个儿的荒唐日子画个句号。【图片】我打小在村里长大,小学初中都在本地念,成绩不算差但也绝不算顶尖,后来去隔壁镇的永丰中学读了高中,这才是我真实的上学经历。可那时候就爱面子,看着身边有人混得好,总想着自己也能出人头地,偏偏又不想下苦功夫,总琢磨着走捷径。
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啥好大学,更别说读博了,可心里又不甘心一辈子就困在小地方,慢慢就动了歪心思,反正外面没人知道我的底细,编个光鲜的履历,说不定就能唬住人。
最开始只是跟村里人吹吹牛,说自己在上海、杭州开公司做新材料生意,显得自己混得风生水起。那时候确实捣鼓了几家公司,丽水汉爆科技、上海垒健新材料这些,都跟材料沾点边,其实就是空壳子,没什么实际业务,更别说盈利了。
没几年就撑不下去了,欠了农行39万贷款还不上,被法院强制执行,查来查去我名下没有半点可执行的财产,最后成了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别人说的老赖,连高消费都被限制,出门坐不了高铁飞机,日子过得一团糟。可我还是死要面子,跟村里人依旧装着生意兴隆的样子,偶尔回村也不敢提欠债的事,就怕被戳穿。
欠债越来越多,公司撑不下去,我就想着换个更大的“赛道”——高校。那时候觉得高校里对海外履历、学术成果看得重,只要编得像模像样,说不定就能混进去当老师,既能捞名声,还能骗科研经费,正好能填补欠债的窟窿。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系统性造假,把自己的履历从头到尾改了一遍,怎么光鲜怎么来。【图片】先从学历下手,这是最基础的。我先是编了个“1994年陕西省高考理科状元”的身份,说自己考了685分,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专业。其实我根本没在陕西上过学,更别说当状元了,后来查出来当年陕西理科状元姓楚,考去了清华,跟我半毛钱关系没有。
可那时候不管这些,先把名头吹出去再说,还到处发宣传文章,把这个状元身份坐实。接着往下编学历,说1998年从西安交大毕业,2000年去了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读研,2003年又在日本九州大学读完博,全都是瞎编的,连学位证书都是找人伪造的,字体、印章、编号没一个符合规范,现在想想,当时真是胆大包天,就不怕被查出来。
学历编完了,再编工作经历,得往高端了编,海外科研机构的履历最唬人。我写2003年到2006年在日本九州大学国家工程中心工作,2006年到2010年去了德国国家科学院联邦材料研究所,2017年又回去当独立PI,还是赫伯特·格莱特院士团队的核心成员。
其实我压根没去过这些地方工作,连德国国家科学院官网都查不到我的名字,那个赫伯特院士也从没在德国国家科学院任职过,全都是我从网上搜了些海外科研机构的名字,随便拼凑的。中间还插了一段在三一欧洲有限公司当总工程师、副院长的经历,也是假的,我连这家公司的核心业务都搞不清楚,更别说当总工程师了。【图片】学术成果更是吹得天花乱坠,毕竟要进高校当老师,没论文没专利可不行。我直接编了“发表170余篇SCI论文,含多篇Nature子刊”,还说自己发明了“郭氏模型”,手握68项国际专利。
实际上,我连一篇正经的核心期刊论文都没发表过,后来被查出来的80多篇论文,全都是发在那些没人认的掠夺性期刊上,要么重复发表,要么数据造假,根本没有任何学术价值,所谓的“郭氏模型”,从来没在顶级期刊上出现过,国际专利更是一个没有,全都是我瞎编的数量。
为了让履历更有说服力,我还花钱买荣誉。听说有个“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头衔,花钱就能买到,那个工程院根本不是俄罗斯官方认可的学术机构,就是个民间组织,交几万美金就能拿证书。
我毫不犹豫就买了下来,拿到证书后到处炫耀,还把这个头衔写进履历里,当成自己的重要光环。除此之外,还伪造了“德国洪堡青年学者”“美国金属材料学会杰出科学家”这些头衔,证书都是PS的,连官方记录都没有,可我当时觉得只要证书做得像,就没人能发现。
更离谱的是伪造科研经费与教学经历。申报材料里谎称2003-2023年在国外独立指导7届博士生、8届硕士生,开设7门专业课,实则既不会授课也不懂指导,课程名都是网上抄的,自己都看不懂。科研经费更是夸大其词,称获四项德国自然科学基金共8650万元,累计掌管3000万美元经费,主持7项国家级重大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全是虚构,我连国家级项目申报流程都不清楚。【图片】2023年,我带着这份全是谎言的履历,去江苏科技大学应聘,没想到真的蒙混过关了,学校直接以“首席科学家”的身份聘用我,还让我当材料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接到聘用通知的时候,我又激动又害怕,激动的是自己终于混进了高校,有了光鲜的身份,害怕的是哪天造假的事被揭穿。
可贪婪最终战胜了恐惧,我还是走马上任了,在学校里享受着师生的尊敬,到处参加学术会议,继续吹嘘自己的“学术成果”,甚至还敢申报博士生导师资格,在申请表里把那些假履历又重新填了一遍,一点都没敢含糊。
在江科大的两年里,我表面上是受人尊敬的首席科学家、博导,背地里却一直在圆谎。学校让我开展科研工作,我没任何真本事,只能继续造假数据、编实验结果,经费报销也是浑水摸鱼,把一些无关的开销都报上去。
有时候跟同行交流,我就提前背一些专业术语,装出很懂的样子,生怕露馅。那时候还想着更进一步,居然敢以“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身份参评中国科学院院士,现在想想真是自不量力,也正是这个决定,让我的骗局彻底败露。
2025年9月,有网友查俄罗斯工程院的院士名单,没找到我的名字,就开始怀疑我,匿名在爆料平台发长文,说我学历造假、履历虚构,还附上了伪造的证书和经费报销凭证。
这篇爆料一下子就炸了锅,网友们都来“众包核查”,材料领域的学者、海外校友都参与进来,一点点揭穿我的谎言。先是高考状元身份被戳穿,接着海外学历、工作经历被证实是假的,学术论文和专利全是伪造,连俄罗斯院士头衔都是花钱买的。加上参评中科院院士的资格核查特别严格,我的所有造假信息都无处遁形,一点都藏不住了。
学校很快就收到了举报,启动了调查程序,查了没多久就确认我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11月18日就发了通报,解除了和我的聘用协议,还把我报给了公安机关。没过多久,警察就找上门了,把我带走,现在我关在看守所里,才彻底清醒过来。我爱人来看过我,她没骂我,只是说无权评价我的行为,可我知道,我不仅毁了自己,也连累了家人,让他们跟着我抬不起头。
现在回想这十年,从一开始的小打小闹吹牛,到后来系统性造假混进高校,一步步走向深渊,全都是因为自己的贪婪和虚荣。总想着走捷径,不想付出努力就想获得成功,结果把自己骗进了看守所,这辈子都毁了。
那些编造的光环,像泡沫一样,戳一下就破了,可我却沉迷在里面无法自拔,直到被抓才明白,靠造假得来的一切都是假的,早晚都会露馅。
我愧疚于欺骗江苏科技大学的信任,占用科研资源、误导学生;愧疚于用虚假履历骗取他人尊重,更愧疚于连累家人受苦。事已至此无法挽回,我愿接受法律惩处,只盼以自身教训警示他人:踏实做事、本分做人,造假走捷径终是竹篮打水,难逃自食恶果的结局。
来源:百晓生谈历史(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