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aoitsukasa2me

【成渝绵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取科创中心总体方案、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批

[复制链接]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8 17: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4-10 01:02
  c7 {! U$ H0 ]3 }2 E6 m; ^; z7 P2020.12.22-省决咨委召开《关于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实施意见(送审稿)》咨询论证会' J1 U( e- U* t; a; ^$ h8 s
        ...

2 V3 c5 N  H& Z! Z1 ^) b- X% U
$ D3 J; r4 L9 [8 f& ^& Z
一张2020年的老图
) V0 P( W2 a- Y0 Y8 _, |: n
. y3 r+ t/ _9 z2 F: ~) 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0 15: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4-14 23:22
  D( {1 K# p8 w+ ~+ ?% e7 u9 ]1 ^2022.12.18-《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的编制(GXQ22C00074)重启公告中标(成交)结果公告发布日期:  ...

& ^' k/ ?- V3 P6 r" N9 `$ ~' q8 X
2024.12-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赴成都市、绵阳市调研
来源: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中心     时间:2024年12月10日 15:18

2 L  Q% \; }" H( E! Z, E% C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徐彬副主任一行赴成都市、绵阳市实地调研。调研组先后前往成都市有关重点企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兵 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馆,围绕前沿颠覆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开展深入交流。/ h3 k/ U! \5 P; A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志,绵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昊陪同在绵调研,省发展改革委创新发展处、高技术产业处、省创新驱动发展中心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
/ F) c+ f0 v+ I, c; m5 Y) R5 K2 J: M9 [; o! S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00: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公开版)" r: }8 F2 l! k# J- q3 _0 Y
& \' J. v% P; H, ?

8 n# p1 f& N, p, D' ^       科技创新。规划形成“一核、两片、多节点”的科技创新空间布局,共建成渝科创走廊。“一核”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强化科学策源、技术发源、产业引领等功能,在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凤片区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集群、高端研发机构等,规划综合性科学中心;以科学大道串联北碚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江津区、璧山区的创新产业片区,建设科学公园、科学会堂等。1 \) q+ w5 Y5 ]  Y( Y" y+ S) ?, V

( a( I- |; B' w6 V. \/ s2 V+ e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09: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4-12-13 00:12
  U. v# z: @  m) c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公开版)

/ H- M1 ~% Q2 j
强化川渝合作,共同向上争取两地共建国家实验室及国家实验室基地
6 M, B. P9 o; \" K! `8 }& D
2024.1.17-关于推动重庆战略科技力量提质强能的建议(节选)
原创 王宗德,郑洁     来源:重庆行政杂志(重庆人民政府主管,重庆行政学院主办)     时间:2024年01月17日 11:41
(作者:王宗德,重庆市政府办公厅秘书九处副处长、重庆大学生态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
郑洁,西南大学科学中心综合事务部部长)

! \- J2 B/ A% Y+ ~- z1 `& o: r: j二、推动重庆战略科技力量提质强能的建议
" c4 [2 G2 P. m. r! w5 B4 A
; J2 h" N) w) E# c" ?6 k: `6 T" T(一)争取国家支持与加快自身培育相结合,完善科技基础设施和实验室体系( u2 y& P2 g& H7 I7 }( Z) ]
  ?, ?' [1 G/ J4 Z8 {
       积极对接国家需求,突出重庆在国 防科技领域的优势和雄厚军 工基础,争取中央在重庆布局建设国 防 军 工领域国家实验室。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合作,对接三区的国家实验室,聚焦四大科创高地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基地。深化重庆市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星网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等中央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共建共享联合实验室。强化川渝合作,共同向上争取两地共建国家实验室及国家实验室基地。积极培育大规模分布孔径深空探测雷达、长江上游种质创制等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推动与四川大科学装置的合作,共建应用基地。推进建设金凤实验室、明月湖实验室、广阳湾实验室、嘉陵江实验室,优化重组市级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进市级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加强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布局。在人工智能、数字农业等领域,谋划创建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 _6 n. e5 s# a/ {, d! g4 F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00: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摘抄自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韩军徽研究员所发& \9 u  ?. M9 ?) D$ G

! W) J1 \- b7 R! U+ O新型举国体制存在多样化的组织实施模式(节选): Y" l+ }, G0 ]0 g* v

8 `# }# r' ]+ {- U$ c# W) d       基于国家战略目标凝练提出重大科技任务是运用新型举国体制的前提,重大科技任务的性质特点决定了新型举国体制的组织实施模式,因此不存在统一的组织实施模式。“两弹一星”工程的成功经验为新型举国体制的组织实施提供了重要借鉴,但并非其组织实施模式的标准模版
1 K7 b$ y' z5 V' I8 w! a       按照攻关重点所处创新链环节的不同,重大科技任务大致可分为四类,即①重大工程类、②战略产品类、③共性关键技术类和④科技前沿类。其中,重大工程类着力于构建直接影响一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乃至国家安全的体系化解决方案,此类重大科技任务与“两弹一星”工程最为相似;战略产品类致力于研制影响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乃至产业存亡的产品或系统;共性关键技术类瞄准支撑产业链搭建和产业生态形成的产业共性技术,以及决定战略产品和重大工程成败的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前沿类则聚焦战略必争领域正在探索中的、最新、最有前景的研究方向,既包括基础理论研究,也包括前沿技术研究。除了以上分类之外,还有一类特殊的重大科技任务,即应急攻关类重大科技任务。此类重大科技任务主要应对突发紧急的国家战略需求,任务性质通常兼具共性关键技术类和战略产品类重大科技任务的特点,即攻关目标既包含共性关键技术,也包含战略产品,同时突出需求急迫、“特事特办”的特点。
7 D$ Z/ N3 f% F$ I7 K1 F       对于共性关键技术类重大科技任务,由于攻关围绕在创新链产业链某一环节,且问题具体、方向清晰,完成此类重大科技任务的关键在于联合相关优势科技力量进行集中攻关,避免各个创新主体单打独斗造成的力量薄弱、短板凸显以及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在此类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中,新型举国体制组织实施的着力点包括依托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公共研发平台组建联合攻关团队以及建立参与攻关各方共同认可、能够凝聚攻关合力的知识产权共享和管理方式等
& r2 u0 q7 u; |/ @, C% Z( {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3 15: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5成都将这样干!(节选)
( O2 R# Z  ^3 {1 w3 S
       向创新策源要动能,离不开重大平台的支撑。“我们正积极推进争取更多大科学装置和创新中心平台落地成都。”丁小斌表示,当前,成都拥有一个国家实验室、四个国家级创新中心,以及十个国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焦放大科技创新平台对产业园区建设的推动作用,成都将从机制体制改革和政策导向上着力。
0 R1 W: }: O9 ^; C, T% p       创新,还需要优化生态。成都拥有大院大所、高校仪器设备等丰富的科创资源。盘活这些科创资源,成都正依托市场化的专业机构来组建专业化公司,推动这些仪器设施向企业、向园区开放。
$ R' X+ N9 d+ \4 f3 t1 i  I' n       搭建国际科技交流平台,成都2025年还将召开“****”科技交流大会,同时正积极争取在蓉落地“****”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通过这些平台、活动,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加大全球资源要素聚集和配置能力,加快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科技交易大市场。”丁小斌表示。; V, D& |0 D7 t6 u

7 q: Z9 A+ v% p; a* |! F) u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6 11: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1-3 15:339 x3 W8 g6 \* i, G6 x* Q& N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5成都将这样干!(节选)
2 N+ l  C; P/ I( ]3 c3 Q       向创新策源要动能,离不开重大 ...
& Q1 g1 e, P2 R; {6 r# b# d
争取国家、省编制《关于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 e$ p: c# z: X% \6 ~
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支持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的意见》,争取国家批复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
/ I9 A4 s4 g" G5 v; `" ^' O

; P, y7 h% P8 @! ?: W9 z+ G9 a
2024.12.24-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市外国专家局):聚力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节选)
来源:先锋成都     时间:2024年12月24日 11:30

( K$ r/ P# R1 e8 q/ ^: ?
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4 {" ?6 w; f" @  h3 F
在科技创新策源上攻坚突破' S  Z0 [' r9 J- a8 G2 x& T

' D& r! P4 u- |2 L$ z" y; y/ @       高能级创新平台是重大科技创新的支撑和载体,在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资本、凝聚创新人才、孵化创新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成都高标准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高水平打造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争取国家、省编制《关于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构建形成了“1个国家实验室+4个天府实验室+10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4个国家创新中心”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建成投用西部地区首个国家超算中心,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总数增至146家,创新策源能力持续增强。) D/ G4 Z% ]/ p/ }3 `$ O0 ^! Y
       下一步,市科技局要坚决扛起创新策源地职责使命,布局落地高能级科技创新资源,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方式,聚焦“四个面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实现更多“从0到1”的成都创新。一是推进西部(成都)科学城和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支持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的意见》,争取国家批复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专案专班”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运营保障,服务保障太行实验室科研成果在蓉转化。聚焦清洁能源、工业无人机等领域,争取布局国家级创新中心,探索建立“创新平台+园区转化”的耦合机制。二是支持在蓉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完善天府实验室建设运行机制,争取四川省出台天府实验室管理办法和专项支持政策,试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赋予其项目方案制定、技术路线选择、科研经费管理等自主权。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8 20: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1-6 11:05
& H! Q6 p; }! @: v- M; v争取国家、省编制《关于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
' Q3 l, [" ^& Z# p; o全面 ...
; ~. L. O3 d" k0 N& ?
加快推进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布局与建设——美国区域技术和创新中心计划的启示(节选)
作者:冉美丽、刘冬梅,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来源:《科技中国》2024年第11期
5 Z+ m5 A# P7 N8 n
       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按照“3+X+Y”的整体布局,初步完成了北京、上海、粤港澳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3)成渝、武汉、西安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X)的布局,目前对于区域科技创新中心(Y)的布局仍未形成共识。近年来,美国科技创新呈现出从国家层面下沉到区域层面、以地方为基础布局的新动向。我们认真研究了美国区域技术和创新中心计划,分析发现其包涵了美国高技术本土化的战略意图、去集中化的区域科技布局思路、全方位覆盖-全政府资助-全过程管理的运行机制,以此为鉴拓宽思路
- Y1 S1 O. ?1 V8 r( v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0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2,批复《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5-1-21 10:08 编辑
3 {( y& J# P# m6 i% `2 k
7 ^4 l) ]0 L/ w* Z5 z( @
未来,川渝两地将进一步携手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支点
2025.1.18-成渝经济圈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作者:刘冬梅     来源:《经济日报》2025年1月18日第02版     时间:2025年01月21日 08:31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后合作导师)

4 Q7 R2 m: C, ^! r       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决策部署,明确要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这一任务。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批复《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方案》,提出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框架。
, j& Q3 \# J( `2 l4 @       经过5年发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双城经济圈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创新格局加快形成。2023年,成渝地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2104.5亿元,比2020年增长33%;技术市场成交金额达到2280.3亿元,比2020年增长62%。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科技集群百强排行榜显示,成都、重庆分别从2020年的全球第47位、77位,跃升至全球第23位、39位。《2024nature论文指数—科研城市》显示,成渝地区是我国科研综合排名前列的区域,成都和重庆分别排名全球第22位、40位。! o9 i2 w+ N  F! L$ v' v; U
       高端创新要素加快集聚。目前,西部(成都)科学城、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深入推进,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落地运行,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中新(重庆)超算中心加快发展,布局建成超瞬态实验装置等11个大科学装置,两地累计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253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7万家,形成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西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集群。
5 F, ], a) ~5 E7 Y/ Y- K       创新策源能力显著提升。在肿瘤免疫、干细胞移植、觉醒睡眠与学习记忆等医学领域,镁塑性变形、金属强化、低能电子显微镜开发等材料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理论突破。研制发射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电子科技大学号”,是太赫兹通信在空间应用场景下的首次技术验证,标志着我国航天领域探索太赫兹空间通信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4 H& ^$ z8 s2 l- r
       科技产业化加力推进。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建成5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实施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60项,共同研制出5G通信射频芯片设计、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节能辅助驾驶系统等重大创新成果并实现应用。共同培育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2023年,四川和重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了28.3%和32.2%。3 d# r: k7 d+ e* k4 |
       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深化。两地签订“1+6”科技创新合作协议,建成川渝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整合两地大型仪器设备1.4万台(套)。联合出台《成渝地区共建“一 带 一 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施方案》,与80多个国家的各类创新主体开展了科技交流合作,高水平建成“一 带 一 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109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一 带 一 路”科技交流大会国际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 S; E; b0 k4 C5 F' G
       党的二十大作出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对于优化国家科技创新空间布局、支撑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川渝两地将进一步携手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支点
/ x9 s: ~3 Y% g       一是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实施一批新的重大科技项目,强化创新策源能力,持续产出重大创新成果。
7 s  N. Y- Y- i/ @8 t! q       二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在航空航天、核技术、生命科学等领域形成全球科技竞争优势,大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世界级产业集群。4 h- L4 w- ^- N! J3 }' [9 U
       三是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组织方式和治理模式,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强央地协同和区域联动,全面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9 y1 W; F" J' I  S' W  H       四是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成渝科技资源向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更大范围开放,加强与陕西科技创新合作,共同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 P3 s( g3 w" g% G       五是积极推进科技开放合作。持续加强与“一 带 一 路”共建国家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技术转移等方面合作,构筑全球创新网络重要枢纽。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11: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待省、市审议通过后拟联合呈报国家发改委批复实施

本帖最后由 aoitsukasa2me 于 2025-1-21 11:16 编辑
& o( K; Z1 o2 S% D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1-6 11:05
  L! v. h# |: U& E6 g1 N( c5 d9 A7 _争取国家、省编制《关于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3 W) {; O  P4 h! ^, A! b6 i
全面 ...
3 f1 p8 [# Y- _) x3 @# e
2024.12.31-重庆科学城高新区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见实效(节选)
来源:重庆日报     发布时间:2024-12-31 10:35
1 ?: h; |3 l3 P' v) s
科技创新 产出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
: |/ }5 v9 n+ L2 S8 r! D' g( h, Y% u" E
2 B. |" y# x7 \7 G+ `$ J8 I       2024年11月25日,成渝科研“种子选手”进行了一场亲密携手——《金凤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未来医学城)合作协议》正式签署,双方将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长期合作”的宗旨,开展战略合作。3 q: d7 q- D6 v
       更大的动作正在酝酿——重庆科学城高新区联合天府新区编制完成《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目前两地省、市发改委已分别报送省、市政府,审议通过后拟联合呈报国家发改委批复实施,将规划建设总面积约232平方公里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
# m, @/ `& w. A' s# c       科学城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科学城高新区与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分别于2020年和2022年签订“双区联动”“双城合作”共建双城经济圈战略合作协议以来,便展开了密集的交流、探索和实践,双方将努力发挥好双核引领带动作用,加强跨行政区域创新协同联动,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体集群,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打造成渝中线科创走廊,积极共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将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走深走实
& S' @+ ^4 d; g2 |4 E1 s3 Y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13: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1-21 11:14
1 B- z6 z) V4 `6 l  V0 \2024.12.31-重庆科学城高新区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见实效(节选)来源:重庆日报     发布时间:20 ...

4 I( b/ Z4 L/ w1 m, q7 K& i9 ~; `
2025.1.3-央视《新闻联播》:谱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时代华章(节选)
时间:2025年01月04日 08:50     来源:央视新闻联播

) x# L4 D- Q$ {  i- i

# A! w3 H' r( v; p4 p, S- Y       科技创新“一体化”推进。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正式揭牌,西部科学城加快成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全国首个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在位于成都的成渝地区科技创新园区,新一批优惠政策日前出台,包括资金扶持、人才交流、科技资源共享等多个方面,两地科技创新要素加快集聚。+ w* a6 Q; r# K& n/ o-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作出系统部署,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新的一年,川渝两地将围绕提升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加快构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共同建设成渝中线科技走廊、西部金融中心等高能级发展平台,提速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 S! h+ z) _4 z4 N6 b6 F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13: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启动,西部科学城正式挂牌,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建设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1-21 11:141 f% K7 [) X5 T6 R$ D3 P' m: ^1 k
2024.12.31-重庆科学城高新区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见实效(节选)来源:重庆日报     发布时间:20 ...
) s1 @& q6 ^9 F6 t; G' {
2025.1.9-国务院新闻办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节选)
相关链接:2025-01-09 21:52     来源: 国务院新闻办网站
相关链接:https://www.gov.cn/lianbo/fabu/202501/content_6998119.htm2 T; f  O. }  V9 B, o
1 `5 O/ U* ^1 z, D
       2025年1月9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陈亚军,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新武,四川省副省长李文清,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曹俊杰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陈亚军:五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与川渝两地一道,深入领会总 书 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压茬推进各项任务举措,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可以用“四个新”来概括。
       第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呈现新气象。在创新布局方面,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启动西部科学城重庆成都两地正式挂牌,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建设,重组形成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协同创新方面,川渝创新合作计划深入实施,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上线运行,12家高新区建立了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两省市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1.4万余台(套)。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11: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1-21 08:50# X( V, K# r/ C+ `3 f
未来,川渝两地将进一步携手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支点2025.1.18-成渝经济圈科技实 ...

3 Z" ?. b+ z3 t( a; d
2025.1.20-中国经营报 | 成渝双城经济圈这五年(节选)
时间:2025年01月20日     来源:中国经营报

4 j4 ?$ M5 L# \) m       记者了解到,在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结合国家“十五五”规划编制,适时启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十五五”实施方案起草工作,谋划一批战略任务、储备一批重大项目。. T/ w  k( g! M+ U! X
. s" V) b8 M0 y9 l' l' m6 i! Z0 F; c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2-23 20: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动国家层面批复《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布局落地更多高能级创新平台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1-6 11:05
, `, w; N$ X" b# S争取国家、省编制《关于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0 M# [+ W) z7 p6 s+ z
全面 ...
8 @0 r; Y. P5 _' f1 a8 x$ a
       2025年2月11日上午,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2025年工作会议召开。1 r2 L) T* u6 d
       天府新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罗鹏告诉记者,“具体工作上,我们将系统谋划‘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推动国家层面批复《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布局落地更多高能级创新平台;也将创新实施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双向揭榜挂帅’ ,做好揭榜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和产业化。”
) K' ?1 D' \" T' u  R2 e

初出江湖

Rank: 2

10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2-24 12:09: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成渝搞个双中心问题不大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2-28 17: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东部新区积极融入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1-6 11:05
3 Q; }' p2 J4 h8 C3 L1 u争取国家、省编制《关于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 g+ L" h- r5 S+ V  d" [& c1 {) `
全面 ...

- l; z! o* o' _! e6 `7 O
2025.1.14-成都东部新区2025年党工委工作会议召开(节选)
来源:东部新区     时间:2025年01月15日 16:28
8 a4 u% x9 h0 L. p% L- L9 S5 s9 p9 A
       2025年1月14日,成都东部新区2025年党工委工作会议召开。成都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田成川出席会议并讲话。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书记詹庆,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俊出席会议。+ B0 q* W3 Q$ l! z
       田成川指出,要紧扣成都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在创新发展上聚焦聚力。要充分发挥重大创新平台引领作用,积极融入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全力争取国家医学中心尽快获批,高水平运行天府锦城实验室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加快引聚一批前沿领先的科研团队,着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要全力推动科技产业融合,围绕低空经济、可持续航空燃料、核医学、生命科学等新领域,着力提升科技成果孵化转化能力,打造前沿技术转化高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要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通过优化人才政策、打造平台载体、提升引育环境等方式吸引创新人才,努力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以更大力度集聚各类创新要素。6 `# s! a  X4 M8 ~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2-28 17: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是大力支持四川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1-6 11:05" q; Y/ f, K' t: f3 S: J0 G+ X- U: p2 ]. t
争取国家、省编制《关于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
" m  W3 }2 y8 E全面 ...

0 A9 q6 Y+ C; L' d
2025.2.27-四川省委省政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京举行工作会谈
王晓晖郑栅洁施小琳出席

. ?; @4 G4 W0 I7 A- U  j+ J       2025年2月27日,省委、省政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省委副书记、省长施小琳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围绕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推动国家重大改革举措在川落地、助推四川高质量发展等进行了交流。
& Y. s$ i) q' x' e, j" r       会谈中,王晓晖、施小琳简要介绍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国家发展改革委长期以来在资金、项目、规划等方面给予四川的支持帮助表示感谢。王晓晖说,过去一年,在以习 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决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成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迈出坚实步伐。落实中央部署要求,今年我省确定了全年经济增长5.5%以上的预期目标。要完成这个目标任务,需要全省上下付出艰苦努力,也离不开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有力指导和支持。我们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国家宏观调控靠前发力的政策机遇和“十五五”规划编制启动的有利窗口,统筹推进项目投资、消费提振、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风险防范等重点工作,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精心谋划“十五五”四川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希望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关心支持四川改革发展,帮助我们有效破解瓶颈制约,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补齐发展短板,更好为国家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 B: g- Y" [2 b- m& h# X, Z       郑栅洁说,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形势,以习 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这个过程中,四川勇担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全国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四川在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四川工作一直非常关注和重视。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 平 总 书 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聚焦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在重大规划编制、重大政策制定、重大改革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继续支持四川,特别是大力支持四川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更大成效) v7 F# {* w$ A" k& W  R2 I: D# w  g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省领导陈炜、董卫民,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司局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
+ `: ?0 Z9 P9 W3 y4 e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5 16: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3两会,关于支持成渝地区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1-6 11:05
7 ?. Y- C; o- f4 D. R" [争取国家、省编制《关于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
1 E7 K) L! U/ G3 K8 L. L2 H全面 ...
8 f3 A0 S; A4 `
川渝两省市代表团联合建议聚焦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节选)
7 z  G) R5 ]/ H
       2025年3月4日下午,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四川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以代表团名义提出的30件建议。其中,“关于支持成渝地区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由四川代表团和重庆代表团联合提出
, w, o" i! b5 |* m- `$ X; V/ ~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5 16: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十五五在川布局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撑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1-6 11:05. O4 |+ n, M; U5 t
争取国家、省编制《关于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
1 z, V# d: g$ o4 P全面 ...
- F/ X/ ]  j# w0 G7 r8 X% d
2025全国两会,四川代表团全团建议(节选)

% J( t0 I: r* M! p4 R       从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看,西部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和10个大科学装置布局在四川并产出一系列耀眼成果,这里形成了省市区三级财政共同支持设施建设的保障机制,探索了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支持设施“沿途下蛋”转化机制,具备战略科技力量基础条件和体制机制比较优势。因此,代表团建议“十五五”时期在川布局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撑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
: P  T: l* N0 Y8 W" e+ U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6 21: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布局一批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推动共建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1-6 11:056 h  u0 [# m. _) g4 m2 m/ a
争取国家、省编制《关于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
' v% d" f9 C7 H全面 ...
# y2 [6 b: V, p* k9 C; t" l
       2025年3月5日,川观新闻联动重庆日报,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史浩飞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副校长褚良银,一起探讨川渝两地如何通过协同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O1 |3 _- W7 B% V- w9 E; V8 X' K$ ^9 {' J
1 g- [( C* b4 I6 p3 j% E- [
谈重心
4 e7 q/ q; i6 e2 i推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 J+ e' I# _: R" h$ ?
) ^8 Q0 K: Z1 A* ~
       在科技创新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是原始创新成果的“策源地”,也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强支撑”。
1 S$ K! f" B1 K! q& w5 d       从近日披露的一组数据来看,过去五年,协同共建战略科技力量,成渝地区共有3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早期成效,高水平创新平台达到320个。 ) T, G1 a3 U# ?& V& y/ ?; ?8 @1 _" p
       科技创新平台的数量不少,但“国字号”并不多。这既是现状,也是发展的突破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所以,我们应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国家进一步加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布局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在褚良银看来,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要素、凝聚创新人才、孵化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创新至关重要。他建议,国家加强布局一批围绕战略腹地建设、能够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特色优势的科技创新平台。1 x! j" h2 p$ g$ G9 N
       同样,史浩飞认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非常重要,“要统筹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推动两地共建共享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等核心平台。”他建议,依托西部科学城、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等战略平台,构建跨区域创新资源协同网络,强化基础研究能力与战略科技力量储备,为国家安全和区域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0 ^1 {/ s) \4 i5 @/ n/ P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11 18: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1-6 11:05  x& S" |5 t1 c; g6 v5 h6 a' E
争取国家、省编制《关于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5 ?1 ?" |  U0 t" E$ X
全面 ...
  A: B  z: J! P, B5 W$ R+ V$ t1 i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30 00: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1-6 11:05
1 X# n2 b" i. I9 G& S2 Z' [: L$ j争取国家、省编制《关于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 e$ l- ^/ D, e  `' ]' O$ K; o, o
全面 ...
3 K) @7 \- n& O
2025.3.17-把握五个“必须统筹” 推动重大战略深度融合(节选)
来源:《四川日报》2025年3月17日 第12版     作者:杨  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
2 L4 r' L! }( I4 f
       习 近 平 总 书 记强调“经济工作千头万绪,必须统筹好几对重要关系”,提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总供给和总需求、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这五个“必须统筹”,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指引。当前,四川正处于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机遇叠加期,做好当前经济工作要深刻把握好五个“必须统筹”科学方法论,推动重大发展战略深度融合。% W1 D- m' G0 P4 c$ o
9 K, N' ?; i& Q* S0 M% G1 c: g
8 C( ]6 n. Z. X* w- n2 R
四川推动重大战略深度融合的着力点" j: @% Y3 j, E, \! i1 j" Y

. A$ f/ j7 E5 h& E# ~" o8 r" e       推动重大战略深度融合是有效发挥战略协同效应,将战略机遇叠加转化为政策红利倍增的关键举措。
) v- p, q1 C! g5 V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赋予川渝两地的重大使命,更是四川融入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要共建成渝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跨区域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以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等重大项目为牵引,加速基础设施“硬联通”与政策机制“软衔接”。共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成渝中线科创走廊,打造川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等应用场景,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机统一、双向赋能。
" D2 w& ^9 [9 L' b       推动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融合。产业需求牵引技术迭代,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在技术革命加速重构全球产业格局背景下,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融合,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选择。习 近 平 总 书 记要求四川“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完善创新资源布局,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清晰指明了四川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定位和方向。要充分发挥四川科教资源富集、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战略性产业项目,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布局原子级制造产业,发展6G、量子科技、具身智能、脑科学和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等未来产业。持续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加快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提升三年行动,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深化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L& a% Q5 g: y& B) `1 E/ i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30 13: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成渝地区优势科技力量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加快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1-6 11:05
. A  W& d; C, ^. o, }3 l争取国家、省编制《关于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 j8 l/ [- D8 Y
全面 ...

% \+ @* w5 Q% v  A2 a  u+ {
2025.3.24-以四个协同深化川渝合作 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节选)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25年03月24日 18:52
+ m# [- f: c1 j' E( ]'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重庆代表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交全团建议(川渝全团联合建议),支持成渝地区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战略任务,是党中央赋予川渝两地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就此,重庆日报聚焦这一主题,推出策划专访,以飨读者。
2 j) o7 C) A0 S+ p- x
- m7 X; ]* Q3 R8 r% `# ]9 b专访嘉宾
) Y: s% e8 w( R$ g5 V% T  u6 L0 t申宇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导; ~7 `, v8 x+ R* k9 q& m
杨艳 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 q0 m* n. e: R. f9 b( V4 S# r
重庆日报:如何协同共建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在成渝地区布局?
! Z! }3 D) h; u9 `8 v$ k: u
0 ~. d  W  R& y2 U申宇:一是推动共建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化川渝两地合作,聚焦航空、核技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争取更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持续推动大型低速风洞、超瞬态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支柱。探索国家级数据中心建设,整合成渝两地算力资源,推进成都超算中心与重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双牵头打造“成渝算力联盟”。二是发挥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鼓励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依托研发机构定向培养急需人才。三是加快推进成渝地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金凤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加快打造国家实验室分中心。强化产业技术平台建设,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跨区域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依托创新平台建立成渝科技基础资源和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机制,扩大科技创新券使用范围,支持两地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研发。
6 z* g! d. \, K* E
  Q$ v' M0 \( w3 Q杨艳:一是加快构建高水平实验室体系支持成渝地区优势科技力量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推动天府实验室、金凤实验室、明月湖实验室高质量运行,加快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成渝地区科研平台深度合作,让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成势。二是持续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快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加快培育超瞬态实验装置储备项目。筹备论证汽车软件虚拟孪生开发云、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创新平台。三是联合共建重大创新平台整合成渝地区创新资源,培育创建成渝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联合培育建设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积极争取建设轻金属、清洁能源、未来诊疗、超精密传感器等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四是持续合作培育建设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依托成渝地区优势高校和优势学科,加强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等学科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培育建设一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前沿科学中心。1 U8 D$ k6 f8 c+ N" A* Z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31 18: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造西部地区创新策源地,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1-6 11:059 q2 x* ]( p. i0 \( W' l; D
争取国家、省编制《关于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 h) H2 R0 f5 h. V) q
全面 ...
0 p, M. Z) [5 b' N# M0 p
2025.3.29-瞭望·治国理政纪事|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节选)
来源:《瞭望》2025年第13期     时间:2025-03-29 08:33:55     作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旭东 胡旭 李力可 李晓婷 田金文
相关链接:
https://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50329/53e57b3dca8a4e1d9a659bda04bb8091/c.html

5 `$ W0 _" @7 }4 y4 _7 s# N
协同创新  动能澎湃

& Q' ?% _9 e/ r: z+ I
       川渝两地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尤其是“卡脖子”技术,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打造西部地区创新策源地,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壮大科研力量。
       ①西部(成都)科学城、②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③西部(重庆)科学城④中国(绵阳)科技城先行启动区,川渝两地科技创新逐步构建“核心带动、多点支撑、整体协同”的发展态势。
       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强化平台支撑,提升科研效率。
       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超瞬态实验装置、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目前,科技部批准川渝新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22个,支持实施国家各类研发项目4066项、经费46亿元;川渝重组形成全国重点实验室26个,布局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1个;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新挂牌运行11家。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1 08: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1-6 11:05
' U6 Z3 g' v+ L# R争取国家、省编制《关于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7 n/ a; E% a0 ]# a3 r1 C" n! F
全面 ...
1 U* l6 x( s+ \4 ^7 h' y' a
       目前,在兴隆湖周边,已经集聚“中科系”“中核系”“航发系”“中物系”等国家科研机构27家,落地国家级创新平台35个。

新手上路

Rank: 1

3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4-1 09:46: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省才重组26家全重吗,有点少啊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1 22: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咯 发表于 2025-4-1 09:46
9 t) m* |2 [- H8 o; }( L( Z7 o两省才重组26家全重吗,有点少啊

& u7 r0 `. C6 v/ u' D" m; H       看不懂的统计数据,哈哈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4 00: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为主体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1-6 11:05* b' r7 f' y( \$ U0 c9 h7 J# `
争取国家、省编制《关于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 U: a1 @1 S  B" d8 q
全面 ...

; B5 k9 v& S. v
2025.4.3-四川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施工图”出炉
时间:2025年04月03日 09:33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曹惠君
: G- N1 W% F) T- I
       近日,科技厅联合10部门印发《关于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30年)》,明确未来5年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主要目标、重点方向和推进举措。0 L6 F1 b; [+ Z' W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四川将在未来产业重点领域打造10个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和创新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产业创新生态;到2030年,取得一批颠覆性、引领性技术突破,重点领域发展集群成势,部分领域实现全球领跑。
8 i  K5 o- f' m4 j3 f; Z4 b       为实现这一目标,《实施方案》明确了9+X技术领域发展方向。其中,“9”包括6G、量子科技、元宇宙、前沿半导体、生命科学、类脑智能、深空深地、未来交通、先进核能9个未来产业技术方向,“X”涵盖时下热门的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新型显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新型储能、激光技术、微波技术等领域。同时,《实施方案》从优化产业需求导向的科研组织机制、构建未来产业主体梯度培育体系、打造未来技术转化应用场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链条等6个方面细化了工作推进举措。' {! k3 }; f# ?
       其中,在优化科研组织机制上,提出将面向重点领域产业链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难题,每年组织实施10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推进100项前沿技术攻关,其中企业牵头或参与的不低于60%;在打造应用场景上,提出将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国家和省级开发区为主体,跨部门共同策划未来城市、未来工厂、未来医院等特色示范场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杲)  y- U( j: u) I/ I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10 23: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工程院与中国航天科技,联合成立了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1-6 11:055 C1 m  j. F+ E' E1 `, [0 L0 v
争取国家、省编制《关于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
5 `) a, B, d) d% h4 O2 {: t3 |全面 ...
0 P: D) _& ?/ K) l
2011.12.31重要旧闻-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国家级战略研究咨询机构成立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31日     来源:新华社
" D  D: f( [8 E3 R7 b6 B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王敏)中国工程院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全国相关领域优势单位31日在京共建成立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这将是我国航天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战略研究咨询机构
1 i$ T! |" _1 l4 U1 u       据了解,该研究院是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院将主要在航天发展战略研究及咨询、服务国家重大专项、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前沿技术探索、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研究中加强高端人才培养这6个方面进行战略研究和咨询工作。' I/ |/ s. W0 g+ s1 K6 Y: D
       据介绍,航天研究院充分发挥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社会资源优势,发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为主的航天工程科技人才、技术、工程等优势,联合我国航天和经济社会相关领域具有优势的集团公司、高校和科研机构,形成以院士为核心、专家为骨干和优秀青年学者及博士(后)驵成的团队,汇聚全国优势资源、积极开展深度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建立产学研相结合协同创新的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联盟,形成开放式的战略研究模式。
4 S) V$ n8 s) p3 a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说,研究院的成立将提高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与咨询水平、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养和发展,推动航天领域前沿技术探索和航天技术的转化和应用。今后,航天研究院将在基础性、关键性、前沿性和战略性技术领域,加强集智攻关和超前探索,全面提升航天科技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 |! `9 A' [# r0 F) `; H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介绍,新成立的研究院,旨在建设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国家级咨询平台,服务于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工程科技问题、推动我国航天工程科技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科技问题、重大产业政策等,开展战略性咨询研究,为工程院发挥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的作用,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服务。
9 H8 L2 Z7 Y- I6 o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76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4-10 23: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科技城】中国科技城钱学森科学创新研究院落户绵阳

aoitsukasa2me 发表于 2025-1-6 11:05
; ?  w( @2 A1 p# Z争取国家、省编制《关于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
$ z. `% @. ^& _4 U) ^8 d全面 ...

5 V! U' K( |, G+ Q5 e* m
2018.4.25重要旧闻-中国科技城钱学森科学创新研究院落户绵阳
来源:绵阳晚报   2018年04月26日  10:40
+ i' J# v, F% H1 F; O( D
       2018年4月25日,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院)和科创区举行签约仪式,将合作建设“中国科技城钱学森科学创新研究院”项目,积极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立足绵阳、面向西南地区的军民融合示范项目典范。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市委常委、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市国资委党委书记元方,副市长孙福全出席签约仪式。. F9 z7 Y) G4 t2 I' r
       中国工程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第十二研究院)为依托,成立了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0 @% w& w! V5 `5 @* M, C- _% ?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与中国科技城合作共建中国科技城钱学森科学创新研究院,合作双方将在钱学森智库、J民融合技术转移平台、卫星大数据、网信安全等方面的J民融合产业招商引资开展广泛合作,把研究院项目建设成为立足绵阳、面向西南地区的军民融合示范项目典范。( A# n7 g9 s5 c% U-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7-27 20:34 , Processed in 0.05878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