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5-14 16: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gjyb 于 2024-5-14 17:08 编辑 7 p+ R: i5 c. Q) |5 R. a4 N
7 c/ Z" _3 n: q& a" H, D3 i3 i, O
厦门大学发布企业新质生产力研究成果2 _* ~2 m# z# l. M0 Y% x/ q! u
2024-05-13
* L: C7 S" G5 J
' n2 [2 M1 \, v2 i6 ^& K6 h0 j" j$ r近日,厦门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发展中心相关课题组进一步挖掘微观层面数据,测算了企业层面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这是今年4月课题组在发布全国各省级单位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报告(2024)后一大重要研究成果。
$ Z5 J; G* t9 [7 X" E" o9 C0 b( l: d: t9 t1 D! M
据悉,课题组基于上市公司层面数据,综合研发人员薪资、人数和学历占比,各类研发费用、各种数字化转型指数、ESG指数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等多维指标,通过熵值法测算企业层面新质生产力水平。; i; ]# K! r9 N7 V
% v( C, w k I9 r% `& H: S课题组成员张艺源表示,对2013年至2022年3983家上市公司40000多条数据进行分省统计,构建了省级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标。结果显示,北京市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除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等直辖市外,广东省、湖北省、安徽省、福建省、浙江省等东部、中部省份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标均值较高,属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梯队。, Z" u! v$ Q$ J6 Z
/ W: {8 d0 l) D5 o
课题组成员钟锃光表示,按《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将上市企业分为高科技行业与非高科技行业分别测算,结果表明,高科技行业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各项指标均高于非高科技行业企业。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呈现交叉融合、高度复杂和多点突破的态势,以无所不在的渗透性、扩散性、带动性广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让新质生产力展现出比传统生产力更加强大的科技内核。另外,按企业所有制分类分析的结果表明,非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均值略高于国有企业,但差别并不显著。$ S$ }) j) b( c y0 d
6 D. Z; E: h" Y, m
课题组组长周颖刚表示,本报告是新质生产力研究在微观层面的新尝试,后续将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加强数据收集和评估工作,扩展社会合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决策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