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whusolo

【顺势而为】武汉大学2025年发展纪实(校友新晋美国科学院院士)

  [复制链接]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9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husolo 发表于 2025-5-3 14:57) `8 y4 S$ l" W$ ]. D, R0 G  i
刘老师文章不完全统计至少有Science 1篇,Nature1篇,PRL 近20篇了吧,2010年1项自二,深耕拓扑声学30余年 ...
: U& S7 [7 a0 F) V
还有N.P+N.M=5篇。; ?  ^: s" Q& [+ j
刘这个小方向小团队,在国际都是一流的。PRL差不多是国内最多之一了。

高级战友

Rank: 4

88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湖散人 发表于 2025-5-2 19:31, q+ w. ]( G  n  P. D
化院混成杰青的没个位子很容易被挖走,之前走了的就有杨楚罗、刘义,还有当过院长的庞代文,之前天大还试 ...

4 Q+ M/ K+ {) W5 j$ r$ o) M化院自己风气有问题,化学强校谁没二十几个以上的杰青?也不能都给位子啊。说到底还是内部有一些问题的

高级战友

Rank: 4

88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GAOXIAO 发表于 2025-5-2 20:58
' U. s& D2 }: u! b1 S别校年年挖院士,你武年年丢院士
% g( r, \* U2 p" r
别说了,连杰青也丢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322

积分

0

贡献

50

奖励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大的物质科学搞点特色亮点就行了,做强大生命学科群和大信息学科群是重点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4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husolo 发表于 2025-5-3 14:578 w9 m& O2 c# O6 F* m) Q6 ]
刘老师文章不完全统计至少有Science 1篇,Nature1篇,PRL 近20篇了吧,2010年1项自二,深耕拓扑声学30余年 ...

! k+ j; s8 y* u& V% s3 u. h这个水平确实够院士 但不够强院士 如果能上 作为武大物理纯自主培养的院士 意义非凡 张平文 徐红星 多活动活动 还是有希望的。武大物理根基浅薄 不如他们南大中科大有势力。不过张平文如果能去北大活动活动,那也未尝不可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4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Annebel 发表于 2025-5-3 19:21
8 _/ I4 V3 O5 `9 U武大的物质科学搞点特色亮点就行了,做强大生命学科群和大信息学科群是重点 ...

' U+ V" G5 w. S5 p. h$ t武大现在大生命学科和大信息学科,极度缺少交叉。这是未来的重点领域。
/ a- k0 @" [0 v简单说一下 我对于生命学科发展的看法 反正在这个论坛也就是闲聊
7 |. j; v8 M! @生命科学是以目的决定 而非手段决定的学科
# K; I, v! s  s) T从达尔文(形态学-观察) 孟德尔 摩尔根(提出假设 实际实验 验证 实证主义科学的诞生) 到 詹姆斯沃森+佛朗西斯克里克(DNA双螺旋 全面进入微观分子生物学时代)到 詹姆斯沃森主导 人类基因组计划(标志进入大数据时代) 到佛朗西斯克里克 开创现代神经科学 将心理学从哲学变成科学 (标志多学科交叉融合) 再到近几年的 David Baker (深度学习+蛋白质结构设计)。6 p: c% Q: F0 w
以上这些 除了达尔文 孟德尔 年代太早,其他人都拿了诺奖,还是诺奖里 里程碑的级别。) d2 i7 l: w" \$ ~
纵观200年生物学历史(达尔文出生开始算),手段 方法 认知 一直在变,但是学科的目的不变。
6 }& f4 o+ q, K; a当下这个时代 我认为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主导)全面转向 大数据驱动科学发现的时代。理由如下:2 E8 K! c) k2 z% Z, ^
实证主义科学思想下,生物学科研分为 三个步骤 1,发现问题(最简单,问题都是领域共识) 2,猜测原因(最难的 传统生物学科研真正难的就是这个 猜不对全白搞)3,做实验产生数据然后验证(最耗费时间的步骤,受限于技术水平,数据量等客观因素,长期被认为是生物学科研里最难的部分)。
: g! i# X) \# [8 B在当下学科发展过程中,生物学以指数级的方式 积攒了大量的数据。比如人类基因组,蛋白质组,表观遗传组,各种医学 神经影像。这些数据永远在越积越多,如果加上大数据医疗病例,人每天活动,心电等数据。( |& R/ M( H2 W2 F  A/ o& W
生物学科研里的 step2和step3 被深刻地改变了。如果我们不靠猜 哪个基因对哪个现象有影响,而是靠大数据直接预测和发现 哪些基因有影响, 然后去做实验验证。这是一个很常见的方式。step3,如果设计生物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数据,那么我们已经有了数据,为什么还要去做实验?我们只需要去找到适合能使用的数据 然后去分析就行了。
. [& Z4 a* S1 |* M$ i1 [所以从学科底层的发展角度我认为,猜测结论与实验验证步骤,都被生信/生统 冲击和改变了很多。这是学科底层逻辑的转变。而及早认识到这个转变,用领先于时代的眼光,去主动的改变学科结构,先人一步的组建团队,绝对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建立体系与传承,之后几十年,只要大的学科范式不变,武大生物完全可以走在前沿。7 u1 i! C$ k. @  F& `3 H
但是不得不说,武大当下在生信领域是严重落后的。生科院有个周宇,人工智能学院有田天 张丽华,总共三个四青级别老师。这是与武大对于生命科学学科群的定位严重不符的。
* o8 \* B8 D) T6 a/ ]0 M1 B我希望 应该投入大笔资源 建立大规模的 神经科学/生物统计/生物信息 学科研究中心和系所,抢先一步。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9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nnebel 发表于 2025-5-3 19:219 ]% X: `$ P( f5 l0 [
武大的物质科学搞点特色亮点就行了,做强大生命学科群和大信息学科群是重点 ...
4 L+ |$ t1 u2 S3 h/ E
其实武大很强的,基础很好,因为是综合型大学,学科相对齐全,有好几条线都有做大平台的潜力。" m. l! \; g. \  l  q  H

; @1 X  \( o5 K$ K一条是空天地信息,这是传统的优势,有做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基础设施的潜力。要吃独食很难,可以联合中科院和高校申请国室,争取拿个牵头之一,成立海陆空通信导航遥感一体的信息国室。
# a, }. x/ D9 j6 Q
, D1 c# K2 J& w# W一条是病毒微生物免疫代谢感染防治疫苗医学病原体基础研究的学科群,已经很成体系,这也是国家重大需求,武大可以联合病毒所等几个中科院的系所牵头,并联合北大清华厦大等二三十所大学,一起申请个全国的国家实验室,能牵头最好,不能牵头也可以争取个华中中心。& m5 c' I; D3 c3 K
2 _% m* p6 u/ \$ T- M9 h+ a
一条是大数据与交叉学科中心,计算机学科深度融入各个文科社科理工医科,其实武大一直都有所有的基础学科,前阵子两会宋不也提出湖北建立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武大可以搞起来,或者联合国内相关高校,出个方案,一起申请个国室,武大当个华中大数据中心也是好的。
7 B' ~; X1 n0 Y8 Q$ c7 k5 o, Z; @" _+ E2 r6 f2 k- d
这几条线,武大其实都是有相当实力的,完全可以争取。也都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R- B  r! q4 @1 u
现在看国家实验室全都是败笔,完全失败,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都在吃独食,圈经费而已。科技部可以倒过来做,联合全国优势学科来组建国家实验室。+ s7 h- F- a+ b/ o. F5 t% B
但武大要牵头,还是很难,测绘遥感可能性比较大一些,病毒还有两个院士,太少,计算机大数据没院士,更不用说。3 `2 D( q" ~7 v8 K, O! I  ]
没院士,院士太少,大平台大项目国家不会让你牵头的。
8 P* t* n7 r8 t$ E" k. e& j( q& v武大就是院士大科学设施高端数据太拉垮了,基础和中间层还可以。
% `2 r. T7 b: C9 a不妨继续往前走。不妨尝试。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9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国家实验室的初衷,本就是针对未来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集中全国优势学科方向资源的平台,不属于任何高校和院所的独立单位。结果中科院吃相太难看,筹的高校也一样,搞出来就是骗国家经费的,基本就是几个单位吃独食,方向窄,根本不配称国家实验室。包括后来的十五个,也基本是蛋疼的发慌抢钱的把戏。吃相太难看了,搞得成才有鬼了。正确的做法是倒过来,要放开怀抱,懂得分享,才能成事。幼儿园都明白的道理,到了中国最顶尖的精英层反而愚蠢的像头猪,吃相太难看。

高级战友

Rank: 4

88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nnebel 发表于 2025-5-3 19:21
) r. F8 y  A" k- F6 ]  V+ R) r武大的物质科学搞点特色亮点就行了,做强大生命学科群和大信息学科群是重点 ...

1 V  f8 x, I. A* r9 \: }理科强校,化学物理不能丢吧,何况物理这么重要的学科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5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5-3 23:14
' Z* s7 ]6 |; Y8 @/ s' h' P( B其实武大很强的,基础很好,因为是综合型大学,学科相对齐全,有好几条线都有做大平台的潜力。% H' u" d" i; I! n

+ ?9 K5 |0 \, x. L/ ?* n1 [% C  Q一条是空 ...
# O+ |* X* H% C: K" `
支持毛哥,这样下来,武大就有三个国家实验室,把华五甩在身后了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9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5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9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庄林入选国际电化学会ISE会士。

高级战友

Rank: 4

49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5-5 08:45
) j( l) |8 n  r+ W; z# ^庄林入选国际电化学会ISE会士。

" _# R5 I2 Z) n: T6 D0 X化学四中冷不丁的来一个奖项荣誉,看看谁能先突破吧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9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美王各加 发表于 2025-5-3 22:23
' `& Z3 E* Y; r# }' M武大现在大生命学科和大信息学科,极度缺少交叉。这是未来的重点领域。5 a$ b4 h) Q: B# _9 }! @
简单说一下 我对于生命学科发展的 ...
0 I% X  ~( z9 m5 d! V6 x
这个可以有的,武大生物医学和北大复旦这些比起来,规模还是太小了。( l% N' R6 q8 r: M2 A8 s
生物信息/生物统计应该不止三四个老师,可以成立一个研究中心,整合8到10个PI,招个强杰青以上人才来牵头。+ f2 }7 k! U3 w% A
李国红可以组建一个表观遗传学研究中心,现在武大做这个大类的生物的医学的不少,虽然细分方向差别很大,可以让李国红牵头,整合相关人员,把这个遗传学的分支整合起来,这个方向大有可为。李国红的研究和医学关系很深,不像武大以前遗传学基本植物遗传,大有可为。
; r  L* J' B. A& {% N" f$ |8 @6 k) S顺便把神经科学,干细胞转化之类的研究中心也干起来。每个中心5到10名年轻人才,加1到2个牵头人,架子就搭起来了。生命科学就很全面了。
$ o: x3 p* [0 S

高级战友

Rank: 4

49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张小红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斗/GNSS 散射信号陆海面遥感关键技术及应用验证”成功获批,项目执行期为2025年-2028年。项目汇集了国内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电子、气象等多个领域的优势团队,由武汉大学联合天津大学、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等十家单位共同承担。

高级战友

Rank: 4

49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whusolo 发表于 2025-5-5 15:28
& q, N5 i! e: ?( u  U* Z  v; ^近日,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张小红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斗/GNSS 散射信号陆海面遥感关键技术及应用验 ...
8 M! z8 V2 m5 y9 y# p  _
感觉张老师是异常低调啊

高级战友

Rank: 4

49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18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新型电力系统)国际标准化工作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由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新型电力系统)与IEC国际标准促进中心(南京)联合举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创新基地成员单位、秘书处及相关单位共250余人现场参加会议,大家共聚一堂,共谋新型电力系统国际标准化战略。- k0 v0 Y# N+ N) }/ }$ U" A% C$ K
会上,创新基地正式揭牌由武汉大学牵头建设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新型电力系统)数智运维国际标准孵化中心”。中心重点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智能化运维场景,承担国际标准研究、验证试验、标准化人才培养等核心任务,致力于打造“多元协同、场景驱动、转化高效”的国际标准孵化平台。

高级战友

Rank: 4

49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whusolo 发表于 2025-5-5 15:390 Z- _0 n# T9 C5 x
4月18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新型电力系统)国际标准化工作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由国家技术标准创新 ...
" \& b0 i( u6 n; M) V
新标院也在积极前行啊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39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网友发现,北大医学部录取了112名留学生,其中48人竟然都来自非洲小国,几内亚比绍。
, Y: {3 E% ^6 [8 I8 O================9 f5 z3 h6 r. K' W* n
想起了,2024年,武大医学在西部招收了那么多的临床,,,是怎么回事?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4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哥2046 发表于 2025-5-5 12:05- M) _" v  Y- N' J
这个可以有的,武大生物医学和北大复旦这些比起来,规模还是太小了。$ x. ?# A0 G1 X, k4 Z, H, `  o' m9 i
生物信息/生物统计应该不止三四个老 ...

  R- a* u! V' f9 q8-10人远远不够,需要30-50人的研究中心。支撑所有武大的生科院/研究所,以及医学院。当然,现在医学院那边以及医院科研岗肯定有一些生信pi,不过我没看见。可能是医院专职科研岗有。医学研究院可能有2个做生信的。现在数学院有大概三个人做比较传统的biostatistics,survival analysis什么的。
* \* j) c8 |4 P: ~; x$ s! m% ~总的来说,不成体系,不成规模。
& t5 D% M' }6 E( W/ ]9 w) w* p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39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北美王各加 发表于 2025-5-5 20:43
6 H2 B# ?1 G( Q/ P# V" [3 ]8-10人远远不够,需要30-50人的研究中心。支撑所有武大的生科院/研究所,以及医学院。当然,现在医学院那 ...
6 I; O- O# _0 M# ~
从新冠初期的各种网文(分析基因变异和溯源的),就看得出,武大在生物信息学上的研究基本是空白

新手上路

Rank: 1

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美王各加 发表于 2025-5-5 20:43
9 T' f; k9 d4 n+ Z5 L1 x; M" H8-10人远远不够,需要30-50人的研究中心。支撑所有武大的生科院/研究所,以及医学院。当然,现在医学院那 ...

% j# `) O! n* x& w* a现在要把他们汇聚在一起的话,最好是找一笔资金,支持几个课题组合作做生物的某个方向问题的一个大模型。好的大模型需要足够的钱,要许多人一起完成。然后再不断发展成为大的研究中心。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4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冠冕 发表于 2025-5-5 23:38& h( D8 Q# u( A; J" T4 d
现在要把他们汇聚在一起的话,最好是找一笔资金,支持几个课题组合作做生物的某个方向问题的一个大模型。 ...
3 C0 {0 o1 H0 C  J% p
直接搞钱成立研究中心就行,武大又不是没钱。不过没这方面的带头大哥,所以没人想成立。

新手上路

Rank: 1

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美王各加 发表于 2025-5-6 00:29
: X$ Z, A' r3 J8 E; e直接搞钱成立研究中心就行,武大又不是没钱。不过没这方面的带头大哥,所以没人想成立。 ...
) J; |2 X; E3 x/ B
我是在说实际操作呀,这方面要做出成果。管钱的才敢大方投钱。做一个大模型需要的资源,适合开始投入,成功了就不断加钱,同时成功的PI也能从四青身份更进一步了。

新手上路

Rank: 1

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数智+生物这块,在计算机和生物都不是主流,武大真的应该赶紧抄底。尤其是alphafold已经证明了其成功,而现在的基因组大模型和蛋白质大模型领域据说都不成功,找个合适的方向用大模型,强占未来高点。都不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4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美王各加 于 2025-5-6 05:14 编辑
8 q: ]2 ?0 `/ p2 H$ G; g
冠冕 发表于 2025-5-6 01:09, }* l* A, j; t
现在,数智+生物这块,在计算机和生物都不是主流,武大真的应该赶紧抄底。尤其是alphafold已经证明了其成功 ...
, F7 V3 K3 j3 h! b; P* y8 D! F/ F$ P
我没说做大模型啊,谁和你说生物统计和生物信息=大模型了?
" n0 ^6 j% C( H" U你不要只知道一个大模型就在这里乱说好吧。& `8 O5 g+ ~7 |; B

3 t7 V7 k' m% X生物信息+生物统计几个我认为的前沿方向:
: X6 c" n% [2 z. d0 r空间组学——人工智能学院田天在做) ^' F* J2 W. L% ]: [
单细胞测序算法——医学研究院胡致远在做
/ P$ d% T$ [7 {+ @显微镜图片细胞算法——武大没人做 比较火 密西根大学biostat系主任 Veera Baladandayuthapani就做这个
1 M: i* h6 W2 S6 f, \4 D; [蛋白质结构预测模拟——武大没人做 非常火 UW的诺奖David Baker就做这个% o- c* g2 a1 |
基因组深度学习算法——武大没人做 很火 (Emory的Jian Hu,武大生物校友, rising star)# S: O' R( V" c  ?' I* d
神经科学/影像学习——武大人民医院神经科 有人擦边做做。! K- F9 i" B' R
功能基因组学——生科院周宇在做 不过他更多的是focus on 生物发现 而不是算法本身' w6 A/ _/ u3 M/ h1 q; x( @3 G* C# {" S
, a. m' j5 n3 |# x
除此以外我认为没那么紧急 但也完全可以布局的方向,包括
# i; K# ?. P$ [- }0 ^; U9 M可穿戴医学设备的数据分析, r! v+ M0 [) D& ]' @" t0 M
电子病历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库
8 g- {$ \) H% q. i5 x脑机接口/脑电数据分析) j! K$ `! ~& M, x/ l! |
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目前生科院赵华斌做的不错,但就他一个人,而且群体遗传学这种更需要数学水平的方向也没人做。美国有些这个方向的老师甚至是普林斯顿的数学phd出身)。: I5 L2 v! a  {* E+ T+ p$ }

! ]# V# L8 d" ~7 C- y; |1 c7 a总的来说 武大生物信息 生物统计这一块 在很多火热前沿的方向都是0人。张校长的数智化大旗提出来的很是时候,但是改革步伐完全可以迈的大点。以上这些方向,把pi填满,搞30个pi位置是最少的。大概再建一个医学研究院的体量,专门搞生统生信就足够了。
( g8 P7 I; X: m! q, ^9 w# C& {- g/ o  n4 e/ C& `- r6 s; M
而且这些老师不要觉得耗费资源不划算,他们完全可以去支撑其他一级学科,计算机,电子信息,统计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
7 l  ~' q1 h: F  `. F% _/ d3 p
4 c3 Q+ S1 P' _' M剩下,其他可以探索的方向,以UNC举例,他们社会学有很多教授是统计和生物背景,做基因-社会心理等交叉学科。当然这就说的太远了。UNC既是美国社会学头部高校,也在生物医学和生物统计上都位列美国top。: T- A' R/ U( S

  n1 n2 O! m' e& [  i1 K. e( r
8 Q! [. @4 `6 T; x5 o' u( W+ t. J' M9 r" E, L4 Q5 y

6 |7 Z' x& Q$ B& B

新手上路

Rank: 1

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北美王各加 发表于 2025-5-6 02:33
0 x( F& R1 H, g4 x我没说做大模型啊,谁和你说生物统计和生物信息=大模型了?
0 D* i. f6 S  R你不要只知道一个大模型就在这里乱说好吧。
. I. Z* s. e& ]* L+ _; G8 W5 _& u/ m3 B% }

& s2 @; o" s/ p9 g谁叫nature,science现在就喜欢发生物的大模型呢。他们在主刊上一直推这个方面,当然是学科前沿。

高级战友

Rank: 4

49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2025年5月9日(周五)上午10:000 s2 R: M- _' Q% v, G' l5 a9 f9 \" m+ _

7 g/ O1 K' a3 z( x' Y# g- N地点:武汉大学樱顶老图书馆
. n& ~4 ^# y  v; s, N# O2 }
5 N$ c; y* O3 I7 H* u主讲人:程亦凡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3 U# O# |, [- v

, U* T1 ^4 y- }. |9 N5 O; {题目:冷冻电镜:历史视角与未来挑战
4 s( f/ `6 z1 ]  e) w3 @
$ x3 N3 V1 s4 v7 a& eCryo-EM: its historic perspectives and future challenges7 h# I4 i7 k# Q3 Q% Y7 W

! q9 f9 T2 }$ U+ _. U3 U4 b主讲人简介:
8 V# `' d7 K4 M* g4 ~* ?+ N% v. ~) |
程亦凡,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杰出校友(2020年)。现任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HHMI)研究员、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教授。7 U3 M0 u) j3 @

4 X! L/ H+ J. ]# u+ `程亦凡实验室专注于利用冷冻电镜解析生物大分子结构,尤其是膜蛋白与动态复合物的分子机制。此外,开发冷冻电镜技术以推动结构生物学发展也是其团队的长期研究方向。实验室的里程碑成果包括:开发校正电子束诱导图像运动的算法,以及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了TRPV1离子通道的原子级结构等。- U& O- E& I- D3 [, k8 L" u) b

* c4 _) }4 m+ w; p9 V程亦凡博士将电子检测相机引入冷冻电镜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单粒子冷冻电镜从低分辨率提升至原子结构测定,为该领域带来了突破性的技术变革。发表 150 余篇论文及综述文章,其中在《Nature》《Cell》《Science》等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40 余篇。曾获国际蛋白质学会颁发的克里斯蒂安·B·安芬森奖(2018年)+ B6 j/ z3 q8 z+ V* q

高级战友

Rank: 4

49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whusolo 发表于 2025-5-6 13:33
: A: C3 _, V! f( X. R4 `% {( D" p4 ^时间:2025年5月9日(周五)上午10:00
4 J8 w- d6 b1 m0 o0 h
1 j" r) P" o* ?地点:武汉大学樱顶老图书馆
/ C3 w2 r3 P' c$ {. r* P2 Z
程亦凡校友回来讲座了,难得啊,现在这种大背景下话说学校是不是酝酿酝酿引进的事呢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4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01: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husolo 发表于 2025-5-6 13:35
* G# k$ l+ n$ T6 ^4 B/ I- X* U程亦凡校友回来讲座了,难得啊,现在这种大背景下话说学校是不是酝酿酝酿引进的事呢 ...
, \) R% E* u5 |! b
可以看看是只来武大还是很多学校走一圈。只来武大的话 引进概率很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5-9 22:26 , Processed in 0.13898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