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z
: H( |' N: x, I* t- d8 Q一直从事新型薄膜光伏电池材料与器件的研究,针对如何提高光伏材料的性能,降低其成本,拓展其应用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具有重要国际学术影响的系列原创性成果:1)在国际上率先将二维钙钛矿应用到光伏领域,研制出国际首例钙钛矿平面异质结光伏器件,被评为“先驱性进展”。 2)创新性提出“非稠合电子受体”新概念和“不对称电子受体”设计新思路,提出“稀释”效应解释多组分光伏体系中非辐射复合的降低机制。3)提出选择性光吸收新模型,实现了兼具半透明发电和红外反射隔热的多功能光伏器件,制备了能量密度创纪录的柔性光伏器件,多次实现当时同类型有机和钙钛矿光伏器件的世界最高效率,推动了新型光伏技术的发展。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JACS, Adv.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570多篇,其中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3篇,他引超过24000多次;连续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专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项,部分成果得到转化。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1)和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教育部跨世纪和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
% G- P5 P' p K- y# F- n5 h8 z: P9 k d" G0 z; I
兼任中国化学会有机固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浙江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化学会期刊《ACS Applied Polymer Materials》和中国化学会期刊 《高分子通报》副主编、《Chinese Chemical Letters》、《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物理化学学报》和《材料研究学报》期刊编委等。积极组织和参与中国化学会相关活动,与lyf院士一起作为分会主席先后承担了中国化学会共5届学术年会光伏分会的组织工作,2次获得优秀分会组织奖;组织国际会议9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或邀请报告70余次。毕业研究生中5人入选国家青年人才计划, 培养国家杰青2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