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来网大懂行的人太少了,老夫来总结陈词吧。
1.国家将浙大纳入首批“985工程”是将其做为试点进行的,实行部省共管是985独一份,经费也是部省共同划拨,老浙大经费由教育部报请中央财政拨付,杭大、浙农、浙医经费仍由浙江省财政出,年招生本科生6500名左右,全国招生计划3000名,浙江省招生3500名。实际上是浙大贴牌,杭大浙农浙医代工;
2.为了使浙大这个试点名正言顺,386特地将南大也拉进了喜酒进行平衡,这是中国特色文化不多解释。南大没有进行合并,但江core对南大情有独钟,这是另一话题这里不做探讨。这样浙大与南大两所非副部级大学一同进入了喜酒,随后也给了副部级身份;
3.参照南大的经费,即可猜出国家财政给浙大拨付了多少,因为老浙大是工科立校经费应该稍微多一些,其余的费用都是浙江省财政拨付的,也包括一些自收自支经费;
4.总量上看浙大经费仅次于清华,但浙大的块头谁都知道,中国第一“巨无霸”绝非含糊,人头究竟多少没人知道,尤其是用工制度五花八门,保守估计,浙大教职员工四万垫底,上不封顶,养活这些人的开资是多少呢?
5.浙大的国家定位就是个试点,响应国家号召带头合并。浙大的身份是独特的,进入了喜酒是浙大最大的胜利,所谓“抓住机遇成功上位”,毕竟成王败寇的道理都懂。
至于浙大能不能当“小三”?也许吧,在排行榜上没问题,在国家定位上就见仁见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