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否占便宜,不能光看招生人数下结论。
角度不同,看法是不一样的。
从八十年代生源来看,清北科复是四大名校,因此四校在生源上明显占了便宜。
从学校是否得到重点建设来看,七五、八五期间重点建设高校多拿了经费,占了便宜,按理也应该多出一些人才。
从院校隶属性质来看,毕业生去向也有差异。军工高校去军工类企业的毕业生多,国家明显重视军工的话,那么军工高校出的院士校友就不会少,甚至要多一些。又比如中国科大,是科学院的长子,其毕业生在中科院各大研究所工作的比比皆是,这个先天优势也是客观存在的。而在科学院各大研究所工作,参评院士(尤其是科学院院士)也是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的。
从院校理工性质来看,一般说来理科强校在培养科学院院士上有优势,工科强校在培养工程院院士上有优势。
即便同一性质的高校,比如同为理科强校,如果某校地学学科实力很强,同时考虑到地学学科院士名额多一些、竞争激烈程度低一些,那么该校地学学科培养出的院士原则上也会多一些。
除了上述角度之外,肯定还有其他角度值得探讨,恕不一一列举。
总而言之,探讨院士产出之类的人才培养,需要全面地看,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