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4-22 12:13: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突破奖一华裔科学家李文渝,1991年,李文渝提出了“tau蛋白假说”。假说认为,大多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经元中会出现由tau蛋白组成的缠结网络,这些缠结会抑制神经元的正常放电。她还在帕金森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神经元中发现了类似的缠结结构。此后,李文渝揭示了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细胞间扩散的过程。通过重复tau蛋白的病理演化过程,李文渝提出了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路线图,并阐明了神经退行的常见机制。 2000年左右,李文渝团队将研究注意力转向额颞叶痴呆的疾病上。经过数年研究,他们找到了一种叫做TDP-43的蛋白质。这种蛋白在患者的病灶处大量积聚。团队用基因改造的方法,开发了一种小鼠动物模型,使其表达突变的TDP-43。这些动物表现出了和人类患者类似的痴呆症状。经过进一步的分析,李文渝团队确认,无论是在突变的小鼠还是人类的患者中,TDP-43都失去了正常的细胞核定位,出现在了细胞质中。这是一种RNA结合蛋白,这也是人类首次发现RNA结合蛋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2018年,李文渝团队公布了另一个发现:在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疾病中,在患者的脑区里,虽然都有大量α-突触核蛋白积聚,但两者的结构与性质却迥然不同。“我们发现同样是α-突触核蛋白,其不同的变异体(strain)可能由于翻译后修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折叠构象,导致不同的疾病形态。” 李文渝在突破奖颁奖礼后的学术研讨会上提到:“所以不同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有可能是致病蛋白的不同变异体所导致的,这改变了我们过去的简单认知。” 基于在神经退行疾病里近30年的研究,李文渝的研究成果逐渐被外界注意,这也为她赢得了2020年生命科学突破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