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congyun

2024年高校年报: 浙仅等马院士签字

[复制链接]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08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Dgw 发表于 2025-3-29 12:14
清华那么多资产!北航那点人,资产总额也还行!川大的数据是否有误,那么大、多的校区,才那点资产? ...

武大,南开

高级战友

Rank: 4

55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gw 发表于 2025-3-29 12:14
清华那么多资产!北航那点人,资产总额也还行!川大的数据是否有误,那么大、多的校区,才那点资产? ...

固定资产折旧、报废;负债等因素都会影响净资产的数据。

新手上路

Rank: 1

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华科哈工怎么这么多增值,都插进华五了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08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ngyun 于 2025-3-29 13:34 编辑
dev1ce 发表于 2025-3-29 12:49
华科哈工怎么这么多增值,都插进华五了

华科21年有校企股权一次性转让30亿,23,24年应该都花出去了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388

积分

0

贡献

500

奖励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兰大的数据是不是搞错了?才6个亿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08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董老师 发表于 2025-3-29 13:36
兰大的数据是不是搞错了?才6个亿

少打了个0,下一版更正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08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北农林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36755.38
416715.62
网上名称
http://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益
从业人数 4370

一年来,全校师生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12345”发展思路,凝心聚力、踔厉奋发,推动各项事业取得重要进展,开创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新局面。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扎实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深化“大思政课”体系建设,着力提升思政引领力。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优化“四位一体”思政教育工作体系,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升辅导员能力素养,思政教育实效性感染力进一步增强。 深入实施一流本科教育攻坚计划,不断健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选拔培养长效机制,大力推进新农科建设,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布局,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不断做优做强智慧类专业集群。5个专业通过国家一流专业三级认证,新增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1门。深入推进植物生产类“101”计划和生物产业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建设,入选中国农学会“十四五”规划教材26种、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25种。学校获“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金奖4项,总积分位列农林高校第一,首次捧得“优胜杯”。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3项、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国家一等奖2项、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3项,均创历年最好成绩。 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持续优化学位授权点布局,获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完成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自主增列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精心实施“生物育种”“海南专项”等国家级人才培养项目,着力培养国家急需高层次创新人才。依托4个校级重点项目、6个校级探索项目、109个院级培育项目及100个校级实践基地,持续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制培养改革,高质量培育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研究生录取规模稳居全国农林院校首位,博士生比上年增加10.75%,再创历史新高。获陕西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3篇。 (二)统筹推进有组织科研,加快打造旱区农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持续优化科研总体布局,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快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聚力推进旱区农业前沿科学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年来,在小麦玉米抗旱研究、小麦抗白粉病机制、苹果成花起始调控、肠道微生物基因组挖掘、病毒跨界侵染研究、基因编辑抗病育种、土壤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复杂细菌群落交互机制、干旱动态风险评估、节水减排协同调控、膳食相关疾病预测、土壤侵蚀致灾、极端大火对生态影响等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以第一署名单位在G1期刊发表论文79篇,首次以第一作者单位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发表学术成果。10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获批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1项、主推技术3项、主导品种2个,农业“火花技术”培育成果1项。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农业科学稳居ESI全球排名前万分之一,前千分之一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稳中有进。有序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优化重组。获批建设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启动建设海南研究院。 (三)大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聚焦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产业+团队+试验示范站”工作思路,优化示范站区域布局,强化科技推广队伍建设,实施试验示范站分类管理改革,不断提升核心试验示范站产业引领能力。新建延安苹果全程机械化试验站、黄淮海玉米新品种示范园。积极履行陕西省农林科学院职能,发挥“三盟”纽带效能,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能力。创新校地(企)共建社会服务与成果转化平台模式,优化科研成果绩效奖励办法,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收益跟踪机制,获批陕西省首批概念验证中心,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211”创建工程,着力打造县、乡、村三级示范样板。连续6年在国务院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考核中,获评最高等级“好”;以排名第一获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工作特等奖。连续6年获评国家级精准帮扶典型案例,连续3年承担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研究项目。 (四)加快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强化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始终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515”人才支持培育工程和人才引进工程路线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修订完善“1+4”人才发展支持体系,启动实施第二轮人才引进权责下放,持续扩大学院人事人才自主权,高层次人才“育引用留”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搭建常态化制度化学术交流平台,深化人才发展服务内涵,持续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良好生态。聚焦学科发展需求,精准引进急需人才,举办第十一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年选聘教师166人。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和理想信念专题教育培训,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持续深化职称和岗位聘用制度改革,启动教育管理系列职称评审,优化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审标准,提高教学为主型教授评审推荐比例,全年291人获聘高一级职称,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实施绩效工资调整,提高教职工薪酬待遇,进一步提升教职工获得感。全年招收博士后143人,获批博士后基金项目121项。 (五)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全力助推“****”建设 高质量落实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任务,深化上合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建设,举办首届区域国别研究专家论坛,发布《上合组织国家粮食问题研究》等重要研究成果。持续优化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运行机制,新增6个“****”国际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上合组织国家涉农高校联盟作用,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助力旱区农业人才培养,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创办首个中国海外分校并完成招生。举办第九届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年会,联盟已有来自19个国家的120家单位加入。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持续优化国际合作布局。扎实推进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项目,23名学生参与国际组织实习,80名学生获国家公派项目资助。获批省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留学基金委人才项目5项、丝路国际产学研用专项硕博士指标25个。获批人社部、教育部等国际合作项目49项。举办国际未来农业学术论坛、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等国际会议21场。获批“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留学生“知华友华”教育成效显著,学校获批国家级“感知中国”实践基地。 (六)持续深化综合改革,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压茬推进学校“十四五”规划任务落实,启动“十五五”事业发展预研,深入开展新一轮学科评估预研工作。加强学科顶层设计与内涵建设,制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不断优化学科生态体系。全力推进“五个标杆”创建行动,扎实落实“双一流”建设任务,持续强化五大学科群和一流学科建设。着眼破解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一体谋划推进管理机构改革与干部队伍建设,对教务处、教学发展中心、发展改革处、“双一流”建设办公室、一体化教育党工委、招标与采购服务中心、后勤管理服务处等18个机构设置进行优化调整。坚持机构改革、机制优化、制度建设同向发力,制定修订系列管理制度,持续深化单位考评、教师评价改革,努力构建更加科学、完备、高效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以高水平治理赋能高质量发展。 (七)汇聚发展合力,持续改善办学条件 坚持“繁荣学术、文化引领、守正创新、节俭务实”原则,谋划推进校庆工作,举行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办学成果展、建成新校史馆,表彰90年杰出成果先进典型,演出原创舞台剧《扎根》,充分展示学校厚重文化底蕴与辉煌办学成就,进一步激发师生校友爱校荣校强校炙热情怀与使命担当。特别是校庆期间,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学校表示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全体师生备受鼓舞,凝心聚力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信心更加坚定。深入贯彻国务院支持杨凌建设《批复》和七部局院省深化共建学校《意见》,认真落实陕西省支持学校与杨凌示范区融合发展政策措施,召开3次区校融合发展会议,区校携手共建未来农业研究院,协力推进世界旱区农业教育中心、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北校区老图书馆北楼等5个中央改善办学条件项目竣工交付。6栋学生公寓楼新建工程有序推进。强化资产公司运行管理,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统筹推进“五大信息化工程”任务落实,有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深度融合。火地塘、西乡试验站“5G+智慧教育”试点工作,通过工信部、教育部验收并入选全国十大典型案例。智慧图书馆建设成效显著,师生信息查询、图书借阅更加便捷。持续加强校园安防技防建设,实施校园环境综合治理,美丽校园、平安校园建设稳步推进。不断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与防护能力,提高公共实验资源利用,顺利通过国家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考核。档案资源利用与安全体系建设日益完善,存史资政育人功能日益凸显。博览园获首届全国自然教育文创产品金奖、“典赞·科普三秦”品牌活动奖,获得省级科普讲解大赛荣誉14项,获批省级科普基地、中国昆虫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场站、试验示范站服务科教能力持续增强,全年接收实习实践、研学培训2万余人次。深圳研究院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助力学校科研项目申请及成果转化。积极搭建校友与母校沟通桥梁,新建地方校友会13个。用心用情做好离退休老同志服务保障工作,资助出版学术专著5部,一批老同志通过“国家银龄行动计划”、老科协助力乡村振兴,以及银龄辅导员、教学督导员等形式继续发挥专长,学校获批设立国家老年大学分校。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职工文体活动,精准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做实做优职工法定节日福利工作,获评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2024年学校账面捐赠收入总额1,240.00万元,其中:用于学生奖助学金的收入24.60万元,学生活动收入166.95万元,用于教学发展及科学研究的捐赠收入1048.45万元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388

积分

0

贡献

500

奖励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congyun 发表于 2025-3-29 13:39
少打了个0,下一版更正

年报经过会计师审核吗?
避免恒大式的假账,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08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董老师 发表于 2025-3-29 16:31
年报经过会计师审核吗?
避免恒大式的假账,

我复制时候没注意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554

积分

0

贡献

200

奖励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xxxyyy 发表于 2025-3-29 11:51
之前不说有人在说齐鲁和西交的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正式获批了么   现在看看山大的年报是不是又有人在尬吹混 ...

西交一附院年报:双中心建设卓有成效 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高位推进。建设成果获得部委领导高度肯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已正式将交大一附院纳入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支持单位。

青铜长老

Rank: 7Rank: 7Rank: 7

231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nideduoqing 发表于 2025-3-31 06:59
西交一附院年报:双中心建设卓有成效 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高位推进。建设成果获得部委领导高度肯定,国家发 ...

恭喜西交!

钻石长老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7230

积分

0

贡献

2300

奖励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公示了都。

钻石长老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7230

积分

0

贡献

2300

奖励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基金会的年报和审计报告也公示了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08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ngyun 于 2025-3-31 20:04 编辑

截止今天还有浙,西交没上线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08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liyide168 发表于 2025-3-31 19:26
基金会的年报和审计报告也公示了

大学只看到23年,24还没有?

初出江湖

Rank: 2

7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ongyun 发表于 2025-3-31 19:33
截止今天还有浙,车,西交没上线

上了 点不进去

钻石长老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7230

积分

0

贡献

2300

奖励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ongyun 发表于 2025-3-31 19:58
大学只看到23年,24还没有?

我们学校的已经在自己网站公示了

钻石长老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7230

积分

0

贡献

2300

奖励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面 发表于 2025-3-31 20:03
上了 点不进去

上线的第二天才能打开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08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ngyun 于 2025-4-1 07:58 编辑

同济: 国际化发展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55373.9
1574118.25
网上名称
www.tongji.edu.cn
从业人数
5513
一、没有违反《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规章的行为。 二、完全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 三、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1.招生:本科生4519人、硕士研究生5519 人、博士研究生 2081 人、成人教育生1672人、留学生538 人。 2.在校生:全日制在校学生 39827人。 3.就业:共毕业本科生 4260 人、研究生 6543人。2024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 97.14%。 4.人才培养:实施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国豪书院建设,推进“未来技术班”等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改革。打造人工智能类公共基础课和《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核心通识必修课。揭牌成立同济·临港卓越工程师创新学院、智慧航空港卓越工程师创新学院等。深度参与国家人工智能学院建设,主建上海学院《人工智能数理基础》课程。 5.学科建设:发布《同济大学学科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新增光电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区域国别学一级交叉学科博士学位点和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停招“广播电视学”专业,获批新专业“传播学”。整合“海洋科学”“物流管理”等十余个传统专业,申请新专业“海洋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跨媒介视听艺术”“艺术设计学”。获批建设自主智能机器人和极端环境建造等2个未来学科。集成电路计量测试技术、智能EDA入选上海市教委集成电路专项建设名单。成立STEM教育智库与未来教育研究院。 6.人才队伍:教职工5513人,其中专任教师2797人,包括正高级1032人、副高级1083人;博士生导师2330人;两院院士45人(含双聘)。新增国家级教学名师1位。新增国家级人才91人。新增入选上海市人才96人。 7.科学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82项,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3项。发表CNSP及系列子刊论文73篇,发表SCI一区论文2104篇。新增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基地5个。获批教育部干细胞资源库项目、城市灾害数物融合推演系统重大科研装置项目。 8.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全球优质伙伴高频次、高质量互动,校领导率团出访22次;接待多国代表团181个;签署协议109份,举办国际会议及论坛65场。全校师生因公出国(境)突破6000人次。中德合作2.0战略走实走深,落成同济大学经管柏林中德中心,新增5个中德双学位项目,揭牌成立“中德智能基础设施研究中心”。 9.校园建设:推进实施15项基建项目,年度完成投资64616万元;在建项目获评省部级奖项6项,嘉定校区土木工程抗火科研综合楼获评上海市建设工程“白玉兰”奖。 10.全校固定资产总额626869.73万元,占地面积 2.76平方公里,建筑总面积约212.68万平方米。
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7项,主持获2023年度上海市科技奖26项;9项成果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新增国家级教学名师1位。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上获得一、二、三等奖各1项。同济学子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2金2银6铜,在国际赛道斩获1铜。
共接受捐赠126649960.13元,支出111451663.12元,款项使用完全按照捐赠方的意愿实施。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08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ngyun 于 2025-4-1 08:01 编辑

东南:高招12.5名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20570.91
1228532.17
网上名称
www.seu.edu.cn
从业人数
5228
2024年,在党中央、教育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三个服务”价值追求,秉持“学术至上、生为首位、师为根基”办学理念,以抓实抓好“学术年”为牵引,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扎实推进“一号工作”,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新提升 本科生生源质量全面大幅提升。持续推进优质生源提升计划,2024年理工类在双一流高校中平均位次为12.5,较2023年前进2.2位。理工类生源最低位次全国30个省份有提升,平均提升540名,达1819名。高质量完成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深化培养体系改革。加快数智赋能教育教学。打造一流课程教材资源。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创新实践教育平台有力建设。学生创新实践成效显著。 加强研究生教育顶层设计。研究生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加强研究生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多措并举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高质量完成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评估,国务院学位办认定我校该项工作“成效显著”。保障充分高质量就业。 (二)深入落实“一号工程”,师资队伍建设迈向新高地 深入落实人才工作“一号工程”, 推动新时代东大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召开全校人才工作会议。新增国家级人才100余人,创历史新高。创新推进“人才库”建设。总结形成学科引领下的东大特色“人才库”建设方法,逐步扩大建库规模。创新开展科学分类设岗,深化评聘改革。深化绩效工资体系改革,建立教师长周期考核评价机制,推进机关及直附属单位的定岗定编工作。 (三)不断加强创新驱动,科创能力实现新跃升 坚持“四个面向”,立足“学术年”,坚持“以学术立校、以学术报国”,做有格局、有组织、有学术引领力的科研,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质量,持续加强重大平台建设。持续加强重大平台建设。积极承接国家科技任务。精准培育重大原创成果。加速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牵头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其中自然科学奖1项、技术发明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获奖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五(通用项目),排名再创历史新高。牵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项,牵头一等奖数量连续6年蝉联全省第一。牵头获国家一级学会/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9项、人才奖项11项,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项,腾讯“科学探索奖”1项,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1项,陈嘉庚科学奖1项。获2024年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奖8项,其中发明金奖3项。社科领域研究不断提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4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6项,立项总数创历史新高,国家社科基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专项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第5。获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40项,其中重大项目4项。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2项,创历史最好成绩。 (四)聚力交叉融合,学科内涵式建设获得新突破 扎实推进学科内涵建设。着力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聚焦6G移动通信、高能效算力芯片设计及智能EDA等突破方向,提升一流学科建设能力。实施学术影响力跃升计划。在国际评估体系中,工程学稳居世界前万分之一,位列世界第13位(提升1位),新增计算机科学进入世界前万分之一,位列世界第4位(提升4位),万分之一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四位。大力推进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建设。入选教育部学科交叉中心试点建设单位。不断完善治理结构。 提升核心资源配置效率。 (五)推进开放办学,国际交流合作打开新局面 紧扣学术年主题,聚焦学科发展,积极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深层次、多方位、实质性的学术交流合作。持续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与规模,聚力推进高层次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国际化办学水平持续攀升。推进与世界顶尖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全年共派出11个校级代表团赴9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研究机构交流访问。开创学生全球交流新局面。全年出国境交流学生数量达2794人次(2023年为1571人次),赴世界排名前100大学交流人次占比达75%。全年共有外国交流交换生470余人,其中欧美学生218名,较历史最高实现翻番。 (六)坚持以人为本,“品质东大”建设呈现新面貌 践行“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环境,强化服务保障,科学有序地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和文化景观建设,“品质东大”建设呈现新面貌。校园基本建设规划项目进展顺利。校园生活环境不断提升。实验室基础设施与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学校文物与校园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七)坚持统筹推进,其他各项事业发展彰显新成效 持续深化国内合作共建。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再上新台阶。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健全管党治校体系,重点强化政治监督,营造。深化落实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建章立制,完善科研经费使用内部控制体系,加快推进智慧财务建设。持续实施“1+N”审计模式,做好各类常规审计、专项审计工作,进一步提高审计整改成效。举办首期校友组织负责人研讨班,推动校友终身学习讲堂走进地方校友会。举办首届校友返校节,迎接2万名校友及家属返校。启动“六朝松杯”第四届全球校友创新创业大赛。举办首期校友科技成果转化实战研修班,近百名校友返校学习。新签捐赠协议122份,协议总额1.18亿元。捐赠收入1.11亿元,获财政部捐赠配比资金到款4352万元,再创新高。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企业经营管理“头雁人才”培养计划合作机构、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实训基地等。 各校区、各院系所、各直附属单位积极开展工作,均取得新的成绩。
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项。国家一级学会/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9项、人才奖项11项,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项,腾讯“科学探索奖”1项,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1项,陈嘉庚科学奖1项。2024年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奖8项。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2项。 付大伟与东南大学人事劳动争议仲裁案;东南大学诉付大伟东南大学人事劳动争议案;南京市玄武区房产经营有限公司诉东南大学租赁合同纠纷案;宋明龙与东南大学人事劳动争议仲裁案;王川华诉东南大学劳动争议案;王川华诉东南大学劳动争议案;蓝牛子影像(北京)有限公司诉东南大学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东南大学诉云南力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同纠纷案;马壮、郭慧荣诉东南大学生命权纠纷案;田宏尔诉东南大学劳动争议案;田宏尔诉东南大学劳动争议案;王琳诉东南大学劳动争议案;王亮亮与东南大学人事劳动争议仲裁案;章芃与东南大学人事劳动争议仲裁案等19个
2024年度基金会总收入12146.25万元,其中:捐赠收入11124.39万元;总支出11782.15万元,其中:管理费用支出128.88万元、筹资费用支出88.82万元、公益事业支出11564.45万元(其中奖助教管及人才基金支出3854.34万 元、学院发展及学生活动基金支出2711.37万元、学科建设项目支出1578.63万元、钟山书院建设项目支出2900.00万元、大病资助及紧急援助基金支出111.11万元、南华县乡村振兴项目支出300.00 万元、中学活动项目支出10.00万元、至善亭建设项目支出99.00万元 )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08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ngyun 于 2025-4-1 06:40 编辑

京师: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38797.91
955420.84
网上名称
http://www.bnu.edu.cn/
从业人数
4672
2024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部党组、北京市委的正确指导下,学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战略部署,坚守教师教育主业,系统谋划学校发展,统筹推进重点任务,深入实施改革创新,带领全校干部师生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有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师生专题宣讲,深化理论研究阐释,掀起全校学习热潮。紧紧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深度谋划学校综合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联合召开“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座谈会,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理论学习500余次、专题辅导报告110余场,深化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二是深入贯彻落实******“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和给我校“优师计划”师范生重要回信精神。深入实施“强师工程”,扎实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优化师范生培养方案;首批“志远计划”毕业生奔赴脱贫县任教;完善“启航计划”支持政策;校领导带队赴8省21县开展专项调研,不断优化强师举措。新增21个区县加入“百千万计划”,新建5个“强师工程服务站”,打造区域教育帮扶新模式。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热烈庆祝第40个教师节,示范建立“四有”好老师教师奖励体系,发布“四有”好老师校友奖励计划,激励广大教师、校友投身奉献教育事业。 三是坚持“四有”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大思政课”建设,举办《“大思政课”这五年——北师大贯彻落实“3.18”座谈会精神成效展》,牵头主编出版马工程重点教材《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启动本科生招生组改革行动;开启“协和医班”“协和药班”和3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卓越博士”计划,发布“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计划,深入推进拔尖人才自主培养。获评北京高校优秀教学项目(平台)27项。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创新,优化学位管理机制,成立教学委员会。顺利完成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四是强化创新引领,推动学科与科研创新发展。优化学科布局,组建未来技术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实验室等,获批教育部学科交叉中心试点建设单位。深入实施卓越科研战略,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有序推进,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数创五年新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8项。全面提升学校保密工作体系。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强化高端智库建设,深入推进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央属单位、高校院所的多领域合作,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成果转化数量和质量持续增长。开展中欧、中澳、中拉、中日韩等教育交流,拓展“****”合作伙伴,建强全球合作网络。 五是坚持人才强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优化人才引进机制,举办第六届全球京师青年学者论坛,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立珠海校区独立招收博士后机制,加强高端博士后选拔力度。深化京师特聘岗位聘用改革,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畅通人才发展通道。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出台相关实施办法,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 六是强化条件保障,大力服务广大师生。持续完善“一体两翼”办学格局,推进昌平校园F区规划建设,海淀、育荣、昌平G区多校园完成修缮改造。加强珠海校区建设,完成签署新一轮市校合作协议。服务保障持续提升,建设教工智慧餐厅,优化医疗就诊及报销程序,完善海淀校园机动车管理,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推进智慧校园建设,“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和“区块链教育应用”国家示范区项目通过验收。发挥教代会、工会、团委凝心聚力作用,做好离退休同志慰问帮扶,完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师生急难愁盼。 2024年度,学校在教育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作为法人主体实际使用的名称、印章与核准登记的名称、印章完全一致,学校住所与核准登记的住所为同一地址,登记的法人代表与实际的负责人一致,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学校依法纳税,开办资金无大幅度变化,继续具备承担与宗旨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民事责任能力,并且没有停止过业务活动。学校无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和印章的行为,无擅自加挂牌子的情况发生。
[size=18.66666603088379px]2024年度,参与获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批北京市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建设项目;获批省部级科研平台7个;获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二级管理单位。多名教师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最美巾帼奋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多个党支部获评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第三批“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北京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本支部、“党建引领实践创新示范项目”等;入选全国和北京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2024年,学校持续推进依法治校和信息公开,诉讼、信访工作平稳有序。
[size=18.66666603088379px]2024年度,学校接受社会各界捐赠资助18,521.97万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奖励优秀教师学生、资助困难学生、支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等支出(不含学校教育基金会接受的社会各界捐赠)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08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南航: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04351.4
665652.56
网上名称
www.nuaa.edu.cn
从业人数
3664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深化改革开篇布局 一是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强化。制定实施《党委常委会会议、校长办公会议工作规范》《校领导工作规范》,持续健全高水平的党委领导机制。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聚焦落实校十七次党代会“八大行动”,锚定“九大改革任务”,深入谋划改革目标及任务,以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二是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四联”学习形式,与江苏省工信厅党组、航空工业南京机电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合开展学习会,开创校政企首次联学,开展院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示范点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对高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开好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打造符合时代特点、具有南航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链条,探索开发意识形态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建立校地协同联动机制,印发《院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指引》,守稳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阵地。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学校相关工作受到省级以上主流媒体报道300余篇次。三是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以党建示范创建为高质量党建赋能,获评江苏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建设单位”,新增全国、全省党建示范建设党组织27个,全国示范建设党组织获批数位居工信部及全省高校第一。着力锻造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干部队伍,出台《干部队伍建设规划(2025-2030)》,明确“三清三明”干部基本要求和“六讲”南航好干部标准,配优建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持续鲜明实干贡献导向。有序构建党员干部教育“大培训”格局,做深做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干部轮训工作。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信部推荐的唯一单位,荣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四是党风廉政建设纵深推进。把牢主体责任、贯通“两个责任”,以“清廉南航”建设为抓手一体推进“三不腐”。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开展部党组巡视、巡视“回头看”持续整改监督,组织完成两轮校内常规巡察以及整改督查。加强纪检专责监督、审计监督和财会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持续筑牢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让师生可感可及。组织开展第五届“清廉南航”宣传教育周活动,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二、抢占战略先机,“三航”特色发展积厚成势 一是“双一流”建设蓄势储能。稳步推进学科建设“五大工程”,高标准推进3个“双一流”学科建设,不断用信息技术赋能“三航”领域传统学科提档升级,组织谋划重点学科向教育部首批学科突破先导项目、“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发起冲击。学校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上升至36位,软科世界排名首进前300名;学校在工信部2023年度“双一流”建设项目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人工智能学院分设并正式独立运行,水伏科学与技术获批省内首批高校学科交叉中心试点。前瞻布局低空产业发展,召开长三角低空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工作机制启动大会暨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成功举办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低空领域赛道选拔活动。组建由工信部批复成立的全国首个电磁频谱研究院,打造电磁频谱领域基础研究的先导区、策源地。二是大学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学校新修订的《章程》获教育部核准,新制修订制度54项、废止35项,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持续完善。成立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机构改革工作,使学校机构编制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深化论证“一校四区一港”办学布局,形成《“一校四区一港”总体布局方案》;江北新区国际校区更名为扬子江校区,获工信部批复并正式奠基开工建设。获批发改委教育领域投资项目、财政部关键设备购置专项、科工局“两机”条件建设项目共16.1亿元。持续强化资产、能源、资金的协同管理和统筹使用,国家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位居全国高校第10位,建成设备陈列展室-航空工业时光记忆馆,全力推动资产资源有偿使用,为学校汇集资金5900余万元。三是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以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铸魂强师,在三校区同步举行“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主题展,运行师德师风互联网监测平台,完成立德树人馆二期建设并启用,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家精神实践育人基地,持续提升师德教育成效,获评“工信杰出青年”“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江苏省模范教师”各1人。大力实施“五十百千人才工程”,出台《绿色通道人才引聘制度实施细则》《关于设置人才伯乐奖的意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协同做好人才引育工作,举办第十一届“长空论坛”,组团赴俄、澳、英、法、德等国家做好海外引才,全年共引聘专任教师157人,其中副高及以上岗位70人。组织骨干教师深入哈飞、航天三院等开展企业“项目式”工程实践,教师企业工程实践培训体系入选江苏省高校教师发展典型案例。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发布《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健全以品德、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精心组织申报各类人才项目,新增国家级人才46人。 三、坚守育人初心,创新人才培养质效提升 一是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再攀高峰。高质量完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持续推进“六维联动”质保体系建设,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得到审核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行业特色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南航范式”获专家组推荐参评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扎实推进一流课程和一流教材培育建设,获批省一流本科课程37门、省“十四五”规划教材34部。一流专业建设取得新进展,获批3个新工科专业,获批江苏省品牌专业(第三批)建设点21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再认证专业4个。持续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获批“信息与计算科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学生选老师”改革课程已突破1000门次。二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更加完善。扎实推进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四共四融”卓越工程师培养生态不断完善,与中国商飞联合培养案例入选全国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优秀案例,入选工信部工程硕博士培养“五个100”计划29项。研究生生源质量不断提升,录取本校推免生比例同比增长6.5%,工程硕博士专项研究生实现本校生源100%。启动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完成覆盖全校所有研究生学科/专业类别的92个培养方案的修订,持续精简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全面落实完全学分制。成功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量保持高位,获奖数量同比增长40%。三是精准育人能力持续提升。坚持用新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专项支持计划”,持续打造具有国防底色、工信特色、南航特征的“八维一体”大思政课体系,获评工信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和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选强建好辅导员队伍,优化“启明工程”辅导员培训体系,成功培育全国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深化研究生“导学思政”工作协同性,不断完善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工作体系。学校全国理科录取分整体排名从38名提升到31名,属地江苏从28名提升到24名,总体生源质量稳步上升。就业工作典型做法获得教育部官网专题报道,2024届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6.7%,本科生深造率达56.1%。 四、强化多元联动,服务国家战略成效显著 一是科技创新成果提质增效。强化科学研究能力建设,科技经费到款34.3亿元,较去年增长6.6%,总量再创历史新高。科研项目质提量增,获批千万级项目13项,某国防计划项目年度立项经费居工信部高校第二,军口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获批数位列工信部高校第一;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14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项。推动学校牵头建设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实体化运行,新增联建全国重点实验室、江苏高校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各1个。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取得新收获,郭万林院士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宣益民院士团队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持续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咨政建言,获中央主要领导批示2篇,获中办国办批示采纳6篇。积极承担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研制任务,按计划推进实施某型重要无人机系统交装部队,深度参与并支撑某专项型号顺利首飞,星眸载荷搭载天舟八号开展试验验证。在全国装备科研竞赛中多次捧杯,“狭路先锋2024”前沿技术挑战赛荣获某科目第一,第二届特种机器人产业链“揭榜”推进活动荣获某实物比测第一,“锦囊-2023”荣获一等奖,科研成果有力支撑了新域新质能力生成。二是政产学研合作走深走实。与深圳、南京、无锡、眉山、溧阳等重点开展校地合作,共建中国民航科技创新基地(南京)、浦口低空经济产业园、环南航创新带、无人机研究中心等平台。新签订军工集团横向合作经费5.9亿元,较去年增长13.5%,中航工业首个校企研究院——直升机研究院正式落户南航,立项推进“中国商飞-南航大飞机研究院”首批13个大飞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入选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首批建设高校,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异地科研机构年度到款超1.7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330%。加快推进优质平台入驻国际创新港,年度落地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创新平台4个,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央企共建联合实验室2个,年度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总额超3000万元,被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誉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典范”。三是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拓展。新增国际合作伙伴12个,新增各类国际合作协议26份。全力支撑推动人社部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精准发力建设高层次中外合作办学平台,积极申报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南航-伦敦国际学院”,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等5项。引智全球打造高水平国际师资队伍,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1人、国家外国专家项目26项、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2个。成立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聚焦前沿共建国际科研合作平台,成功获批2025年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与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院共同举办“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专题论坛,入选中国-匈牙利共建“****重点合作项目1项,发起成立“国际灰色系统”科教联盟,有效提升学校学术声誉和国际知名度。以A等次认证等级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再认证。高质量承办第一届江苏高校来华留学生“开学第一课”,学校获“江苏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突出贡献奖” 五、坚持文化赋能,品质南航建设欣欣向荣 一是持续提升一流大学文化供给。出台《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办法》,大力传承和弘扬校风校训精神,原创话剧《旋翼人生》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创新文化育人新模式新范式,举办“时代楷模”杨士莪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文化传承 南航行动”长江教育创新带文化育人共同体建设座谈会,与南京博物院共建长江文化“大思政课”馆校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开设“长江文明”系列讲座文化类通识课程。精心打造“三航”特色文化产品供给,推进“御风园”文化景观装置建设,组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500余场,不断丰富滋养师生精神世界。二是切实筑牢校园安全稳定屏障。把维护政治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常态化运行警校联动机制,获评“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高校”。抓好全时全域公共安全,开展三校区防暴应急演练,校实验室新一轮分级分类和高风险实验室现场认证复核实现全覆盖,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充分发挥安全宣传教育效能,安全教育体验馆接待师生参观培训200余批次,承办“宁一片区”首届大学生安全技能竞赛,多途径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实战技能。三是不断营造宜学宜居和谐生态。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集成式服务,“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达到95%;加快推进智慧食堂、水电智慧管理系统、无人机日常巡检等智慧校园建设。拓展开设心理、睡眠等专家门诊服务,针对师生校友需求开办“青年夜校”,举办“羽你有约”羽毛球邀请赛,坚持为期末季、考研季学子精心准备爱心能量早餐,为全体师生打造温暖和谐、欣欣向荣的幸福家园。
一、绩效和受奖惩情况:获评江苏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建设单位”;新增全国、全省党建示范建设党组织27个;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获工信部2023年度“双一流”建设项目绩效评价“优秀”等级。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江苏省模范教师”“工信杰出青年”各1人;获全国教创赛一等奖3项;新增国家级人才46人。获批省一流本科课程37门、省“十四五”规划教材34部;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3项,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获金奖数位居全国第一,在“挑战杯”2024年度“揭榜挂帅”专项赛中,特等奖、擂主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五。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江苏省科技奖16项;获国防科技奖10项;获JS科技奖6项;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3项;获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1项、银奖2项。获中国政府友谊奖1人、国家外国专家项目26项、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2个;获批2025年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国家大剧院第十七届“春华秋实”舞台艺术精品展演;获评“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高校”。 二、诉讼投诉情况:2024年度处理民事诉讼2起。
2024年全年收到各类捐赠收入合计1865.75万元,学校已按照捐赠方要求安排了各项支出。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08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ngyun 于 2025-4-1 07:21 编辑

南大:历史辉煌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40692.7
1327880.91
网上名称
南京大学
从业人数
5188
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教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首批入选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序列,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始终处于中国大学的第一方阵,获得了公认的社会影响和学术声誉。 南京大学目前拥有仙林、鼓楼、浦口、苏州四个校区,有40个院系,本科生14714人、硕士研究生18103人、博士研究生9430人、留学生1396人。现有“双一流”建设学科1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立项学科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本科专业9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2.0基地14个。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1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1个,各类省部级科研平台80余个。 南京大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近400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400余人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35人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8人。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南京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在各个历史阶段培养和造就了众多中华英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建功立业、成就卓著。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南京大学围绕“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奋斗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坚持“价值塑造与能力提升融通、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通、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融通”的人才培养理念,全面实施“熔炉工程”,奋力打造新时代“三元四维”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肩负时代使命、具备全球视野、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的未来各行各业拔尖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人才。 南京大学的前身即“以科学名世”,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传统始终贯穿于南京大学的发展史中,成为南京大学办学最重要的特色。一代又一代的南大人孜孜求索、攀高攻坚、为国争光、为民造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蜚声国内外学界。今日南大着力推进实施科研转型提升战略,持续探索以基础研究为根,向创造技术、成果转化延伸拓展的“三位一体原创驱动式”科学研究新模式,打造“理工医”新高峰;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在“学术原创、方法转型、服务国家”等三个向度的创新发展,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自上世纪初建校以来,南京大学就一直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中国大学之一,与世界上众多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其中,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十多年,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实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为中美文化交流事业培养了众多骨干人才,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日益交融、命运与共的当代世界格局中,南京大学正深入实施《全球开放发展战略(2020-2030)》,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探索全球合作新机制,为促进多元文化的互通交融、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而不懈努力。 当前,南京大学的办学事业已经踏上新的百廿征程。面向未来,南京大学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建设“第一个南大”的殷切嘱托,认真落实******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精神,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聚力内涵式发展,着力高质量提升,充分运用“全面贯彻二十大精神 加快建设‘第一个南大’”大讨论成果,全面实施“奋进行动”,以系统性、协同性、前瞻性的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开放办学能力、执行落实能力为抓手,团结奋斗、争先进位、坐言起行、应势而动,力争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南大特质、时代特点、世界一流的“第一个南大”,努力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同推进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捐赠收入:2.20亿 公益支出:2.10亿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08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ngyun 于 2025-4-1 07:18 编辑

天大:稳健发展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61289.66
1253180.89
网上名称
天津大学 http://www.tju.edu.cn/
从业人数
4871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其前身北洋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由国家定名为天津大学。1959年被中共中央指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大学。天津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建校以来,学校秉承“兴学强国”的使命、“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传统和“矢志创新”的追求,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迄今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30多万名高层次人才。 天津大学设有卫津路校区、北洋园校区和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0277人,其中本科生19103人,硕士研究生14692人,博士研究生6482人。现有教职工4871人,其中院士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3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9人、青年拔尖人才50人,教授1019人。 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并能引领未来的卓越人才。坚定不移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作为全国新工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单位,提出新工科“天大行动”,在全国率先发布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并迭代更新,牵头建设“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82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4个;全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5个;全国“强基计划”专业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0个;全国示范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个。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入选国家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首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全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首批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高校、首批“国优计划”试点高校,形成科学研究、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储能技术、新材料、生物医疗器械、集成电路四个领域获批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69.7%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到国家重点行业地区、行业领域和单位地区建功立业。 学校坚持“强工、厚理、振文、兴医、交叉(融合)”的发展理念,优化学科生态,服务国之所需,形成了工科优势明显、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医、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学科布局。实施一流学科、一流培育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的“5+X+Y”一流学科行动计划,重点支持一流建设学科、一流培育学科集群发展,布局面向未来的前沿学科,扶优扶强建好一流学科集群。现有76个本科专业,4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其中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千分之一,工程、化学2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万分之一。最新的QS世界排名已跃升至第269名,国内位列第11名;其中建筑与建造环境等3个学科居全球前40名。两个学科入选教育部教学改革“101计划”。入选国家一流网安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基础研究前沿和新兴交叉领域,学校多种方式途径推进学科交叉探索实践,不断完善学科交叉机制,有组织地推动理工文医交叉融合。牵头组建的“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全国首批1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建设的“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获批全国首批储能平台。成立“天津大学学科交叉中心”,先行建设“储能技术”“智能建设与安全”“医工融合”“智能+”“文化遗产保护”“应用数学”等6个分中心。2024年11月,天津大学正式获批成为教育部学科交叉中心试点建设高校。持续深化医工交叉融合,现有14家附属医院及医学中心。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聚焦“四个面向”,不断强化有组织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获批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天津市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天津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国家级科研平台。2016年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8项,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82项,形成了酵母长染色体合成、内燃机复合循环理论与方法、“海燕”混合驱动水下滑翔机、水利工程智能仿真与智能建设、脑机接口芯片等一批高水平成果。学校共有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另有教育部、天津市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142个。 学校坚持面向全球开放办学,全方位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与50个国家和地区的260所高校、研究所和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牵头“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建设,成立“中国—东盟智慧海洋教育中心”及“国际能源合作机构—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与都柏林大学共建微纳制造中心,与法国驻华大使馆在津共建中法文化遗产与城市研究中心,国家“****”人文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落户我校。承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天津分会场,推动产学研用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科研、技术与产业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辐射支撑区域产业经济发展。 学校持续加强人才国际化培养,11个专业通过国际专业认证,建设710门全英文课程;近五年国家公派留学研究生项目累计录取778人,前往QS前100名高校进修学生占比49.10%;着力培育学生全球胜任力,派出51人赴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中国—东盟中心等进行实习实训;大力实施“留学天大”工程,留学生学历生规模在2000人以上。药学院入选国家首批“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在海外建立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孔子学院,布拉迪斯拉发孔子学院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
2024年,学校牵头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6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项,其中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项、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1项、重点类项目32项;新增牵头建设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增合作共建贵金属功能材料、智能传感功能材料、特种轧辊材料及复合成形、智能配用电装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投入运行。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和3个天津市工程研究中心均顺利通过评估。获批建设天津市低维电子材料及先进表征仪器研发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陆海水域污染防控与碳汇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地震工程中新联合研究中心建设等一批省部级重点平台。 学校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获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一。所获奖项覆盖“大思政”教育、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教学数字化、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教学综合改革等多个领域,获奖数量和质量均取得历史性突破。天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项目《新工科教育》荣膺特等奖。
2024年度,天津大学北洋教育发展基金会接受社会各界捐赠6645.03万元。2024年度公益支出12398.06万元,其中发展基金2816.64万元,教师发展类1187.64万元,社会公益类94.4万元,校园基建类5305.81万元,校园文化类155.96万元,学科发展类1579.05万元,学生培养类1228.55万元,其他资助类30万元。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08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ngyun 于 2025-4-1 07:13 编辑

北大:遍地开花,在建机构28个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347865.89
3336766.13
网上名称
北京大学www.pku.edu.cn
从业人数
12680
2024年,北京大学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在工作中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科学处理“五个重大关系”,深刻领悟“六大特征”,围绕聚焦“五大任务”,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以“学科质量年”为工作主题,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朝着2030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目标昂首进发。 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党员集体学习、干部集中轮训;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各级党组织开展活动3800余场。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1个党支部获评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基层党委、9个党支部获评北京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及“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3个党建创新项目入选北京高校“党建引领实践创新示范项目”。不断健全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体制机制,持续推进中央巡视常态化整改,加强内部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党建对事业发展的引领支撑能力持续增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提升。 第二,塑造新时代立德树人新格局。坚持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持续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落地。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五育并举”,健全“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扎实办好“数学英才班”“物理卓越计划”等特色项目,持续推进“拔尖计划2.0”,顺利完成“强基计划”学生转段,深入实施5个专业“101计划”。大力推进数理化生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建设,实施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落实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完善培养管理和学位授予工作制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数智教育布局,探索完善本科生院管理模式,完成第二批教材建设博雅特聘教授岗位遴选。 第三,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全年引进教师199人,聚集一批国内外杰出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多维度对基础学科人才进行综合学术评价,修订教师分系列管理文件,加强二级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规范建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营造师德师风建设良好氛围,一大批教师获得重要表彰:1名教师获“未来科学大奖”,1名教师获“腾冲科学大奖”,2名教师获“何梁何利奖”,7名青年教师获“科学探索奖”。 第四,高质量完成“学科质量年”各项任务。召开学科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举办北京大学学科建设成就展(2014—2024)。组织动员全校49个学科对标国际顶尖、分析发展现状,凝练140个优势方向,制定学科高质量发展路线图,加快顶尖学科建设步伐,促进办学实力整体提升。坚持“强化基础、深化交叉”,启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计划,完善基础学科稳定支持机制;组建交叉学科委员会,承接教育部学科交叉中心试点建设任务,加快校内交叉平台建设。完善学科治理体系,推进信息与工程科学部调整工作,开展实体研究机构建设周期评估和动态调整。 第五,增强科技文化创新能力。不断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29项,拟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2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项,获批“四大慢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牵头项目20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6项、年度项目45项。加快建设重大平台基地,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总数上升至22个,重要科技创新基地、重大科研设施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加强文科实验室建设,牵头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联盟。持续涌现重大创新成果,47项成果发表在《科学》《自然》《细胞》三大期刊上,启动《儒藏》数字化项目,推进北大文科学术经典外译项目。 第六,全面拓展开放办学格局。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全面恢复国际交流互访,接待全球近500个代表团来访,多国元首及政要来校与师生亲切交流;派出40个校级代表团出访,因公出国、出境师生1.2万人次。举办84场国际会议,持续拓展北大与世界的连接。提升人才国际化培养水平,延揽国际顶尖学者和优秀生源,拓展国际交流培养和实习实践项目。深化国际科研合作,筹建中俄基础科学研究院,成立中白基础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成功举办第二十一届北京论坛,积极发挥数智教育发展国际大学联盟平台作用。密切对港澳台交流合作,强化港澳台人才培养。 第七,深度融入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与7所市属高校签署8个一级学科新一轮共建协议,与海淀区共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与昌平区共建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新建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京津冀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等异地科研机构,在建机构数量达到28家;与国电投核能、华为、字节跳动等领军企业共建23个校企联合创新平台。高质量完成定点帮扶任务,扎实开展对口支援和部省合建工作。积极推进基金会筹资、校友联络、继续教育等工作,有力充实办学资源。 第八,提升管理服务保障水平。营造师生温馨家园,多栋楼宇建成启用、完成改造,拓展师生校友交流学习工作生活空间。推动管理服务提质升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文献保障与信息服务一体化发展,加强档案数字化管理与利用,开展校史研究与宣传工作,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步伐。建设民生暖心工程,开展新一批次肖家河人才房配售工作,关心关爱离退休教职工,整治提升燕园街道社区环境。有效化解办学风险,推进审计全覆盖,加强法律风险防控,推动校企改革工作。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校园秩序管理,有序推进校园开放。
2024年,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4项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94项成果入选教育部第九届高校文科优秀成果奖;数学科学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新增15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24年,学校共处理诉讼仲裁案件75件。
2024年,我校捐赠收入金额9.1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学生奖助项目、教师发展项目、学科建设项目、校园建设项目等。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08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ngyun 于 2025-4-1 07:08 编辑

湖大:牵头共建全重8个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01269.39
652136.76
网上名称
www.hnu.edu.cn
从业人数
7429
2024年,学校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一是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贯彻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三进”示范性专题“金课”建设扎实开展,集体备课走深走实,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入,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进一步增强。制定本硕博贯通培养实施办法,探索构建本研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流课程和一流教材建设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制定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行动方案,积极培养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招生就业工作机制不断健全,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学校育一流人才、聚一流学者、创一流学术、作一流贡献的氛围更加浓厚,加快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人才引育工作成效明显,高层次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新增国家级人才56人。教师评价改革稳步推进,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不断健全。 三是学科建设展现新作为。学科整体实力持续攀升,获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制定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实施办法,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等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布局与社会需求更加契合。出台新一轮学科建设行动方案,明确加快建设高峰高原学科、推动学科普遍提升的发展路径。 四是科研创新实现新突破。主动适应新型举国体制下的科研工作变化,抓住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改革重大机遇,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学校主持完成的4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14项成果获第九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实现历史突破。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实验室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增共建硬质合金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及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达到8个。 五是国际国内合作开拓新局面。与13所境外高水平大学新建合作关系,参加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等活动,学校国际声誉稳步提升。与国家战略任务组织实施单位的交流合作全面加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大幅提升。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布局新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隆平农学院等6个实体二级机构。服务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更加扎实深入,推动多项成果在湘转化。 七是服务保障和校园管理展现新水平。育人环境不断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科创港校区建设全面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建成绿色建筑工程与环境研究中心、金融与国际贸易研究中心、德智园研究生公寓(二期)。坚持服务师生、服务一线的鲜明导向,新增学生宿舍床位1048个,提质改造3个学生食堂,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内部治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八是党建领航续写新篇章。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坚决配合教育部党组巡视工作,切实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基层党组织建设高质量开展,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推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三早”要求,思政工作体系持续完善。
主持完成的4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14项成果获第九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24年学校捐赠协议收入1.35亿元,到账收入5004.20万元,支出3900.98万元,捐赠收入主要用于奖助学金、奖教金、人才引进、教学科研及学科发展、校园建设等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388

积分

0

贡献

50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没公布的,可能是数据不咋地。
但老拖着不是办法啊,丑媳妇早晚见公婆!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08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董老师 发表于 2025-4-1 07:55
还没公布的,可能是数据不咋地。
但老拖着不是办法啊,丑媳妇早晚见公婆!
...

马院士要签字,等下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554

积分

0

贡献

20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董老师 发表于 2025-4-1 07:55
还没公布的,可能是数据不咋地。
但老拖着不是办法啊,丑媳妇早晚见公婆!
...

我感觉浙大应该是想低调,趁大家不再关注的时候在公布,怕大伙羡慕。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08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dev1ce 发表于 2025-3-29 12:49
华科哈工怎么这么多增值,都插进华五了

工科强校,重资产大户,不奇怪,倒是文科类高校人大居然那么高出人意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4-4 06:52 , Processed in 0.05161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