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Johnny

2025年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化学部105人,哪些上得概率大?

  [复制链接]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5 23: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环境化学大会,11.28开幕,已经请了一些专家了,应该到不了11月下旬就能出结果?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6 00: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去年环境其实颗粒无收,今年不知道会不会照顾环境一下?

禁止发言

5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6 01:30: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ruceyong 发表于 2025-10-5 23:485 k6 m1 b9 Z2 c$ U& x
应该说有几率,在谱学目前这四位里他是我的首/次选(另一个我选rb)但这四人放在分析环境大赛道下貌似没 ...

  @, [: G7 U6 B: y7 Y谱学单独还是分析里面?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6 0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covsno 发表于 2025-10-6 01:30
8 s6 N/ ]3 y; b- A. N. p谱学单独还是分析里面?

) v0 _: j+ c' D好问题,这个我在分析一开始的信息说了,我没去看这四个人的材料,所以也很迷。上次增选实际上是放在大赛道后面用“,”隔开的,那个是和大赛道用一个名额,然后底下单独列的特殊赛道各自算。但今年增选,你可以看一楼,谱学这里给的是谱学分析与成像(分析方向),我就搞不明白了。。。如果你让我理解,我现在倾向于他就占一个分析环境的名额,但因为放在底下了,所以可以有挂零的选择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6 08: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covsno 发表于 2025-10-6 01:30
/ ]  c' Y* y3 v$ U$ u谱学单独还是分析里面?

8 w' E6 V; \8 f7 n2 [( F$ P谱学单独,我是yhh/rb,rb这边实际上是厦大的资源,厦大光谱有很深厚传统,但是目前貌似没有接班人?

高级战友

Rank: 4

49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0-6 21: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Bruceyong 发表于 2025-10-5 23:49/ p  ]+ q( G. y$ E. K) X
中国环境化学大会,11.28开幕,已经请了一些专家了,应该到不了11月下旬就能出结果? ...

( u. t2 I: |, o8 e( @: G有可能11月底出结果

禁止发言

5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6 21:47: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ruceyong 发表于 2025-10-6 08:40
( c6 _5 x9 f4 \好问题,这个我在分析一开始的信息说了,我没去看这四个人的材料,所以也很迷。上次增选实际上是放在大赛 ...
1 g4 h8 J# e2 f- i& C* f1 c1 r6 i) s7 t
感觉成像不行了这次,因为上次武汉大学入选了一个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7 00: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Johnny 发表于 2025-10-6 21:344 B! E9 Y' w) B- B, E5 V" X/ E
有可能11月底出结果
& U7 i4 q0 u4 j
嗯嗯,我估计是11月20多,和上次一样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7 00: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covsno 发表于 2025-10-6 21:47
4 Z1 R0 s: ^' v感觉成像不行了这次,因为上次武汉大学入选了一个

5 t& @) ~* z6 e. T- h- X( R! H) k诶,没太看懂,可以解释下么,上次武大没有化学部的入选叭hh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7 00: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方向,只找到一组捆绑的 cp、yxs、dk、lh、ll,其他均为随机分布,那这一组可以推为化生+药化的泛化生组合
4 C9 W  N" |$ I1 s, A) U其他有机方向候选人:fqh、hjb、hpq、jn、law、lgs、lsz、qy、wjb、ww、xhp、yz、yzx、zwb! D$ A  j1 d: Z! e

* l; z( B  |& @9 U8 n值得一提的是2025国奖,化学部高分子、分析各有一位,而剩下三位全在有机!势必会让2027年的评选陷入“血雨腥风”

新手上路

Rank: 1

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7 08:03: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ruceyong 发表于 2025-10-5 23:21
+ X- ^' h" t5 L+ B5 V9 S: g/ R收到!感谢互动,ljp今年在碳中和和hwy不是一条道,张华老师能再详细介绍下他的优势吗hh ...
. G, p) A8 z, ~& K% ?
张华作为无机材料-催化等领域的高分文章的重要贡献者,其学术指标应该超过同届候选人。由于评选机制变化,文章是更被看中的的指标。尽管他在奖励方面没有内地候选人那么有优势,但他作为跟黄维院士关系比较好且经常在内地报告的港区候选人,可能不会有太大差距。参考上轮情况,他的概率相对高一些。李晋平做的本质上还是这一套,但主抓煤矿产业,小众一些。虽没有太大个人荣誉和国家奖,但背靠北京又做的省里主推方向,再加上落后省份的原因可能会得到一定的照顾,有可能是个黑马。实际上更适合工程院。仅个人感受,并不了解其余的东西。WYWong还是分到无机组了吗?从地区性角度考虑,HK确实很久没出光电能源转换的院士了,港区几个院士也都接近退休,应该能够支持到,至于概率可能希望你帮忙分析一下hh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7 10: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Melon 发表于 2025-10-7 08:03
) l! v1 c" C/ X& z; j5 |3 i* W张华作为无机材料-催化等领域的高分文章的重要贡献者,其学术指标应该超过同届候选人。由于评选机制变化 ...
: U# ]6 @& c/ _) H7 G" }
感谢感谢科普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7 10: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Melon 发表于 2025-10-7 08:03& i5 g- }/ |* X6 d" M6 H# Y% p
张华作为无机材料-催化等领域的高分文章的重要贡献者,其学术指标应该超过同届候选人。由于评选机制变化 ...

) P& \6 y8 d& X( D7 i' A' R对,我之前也分析来着,就是说,HK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化学部院士了,今年提名人数多,很可能会有地区照顾;黄老师确实是无机组,我觉得是有希望的;概率的话呢,确实不是对无机很了解啦hh所以可能分析不太好,但我可以说无机今年绝对是乱战,大家都不弱,都有希望!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7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cp
, g1 x: ]3 M9 Q& r+ Y- R0 j3 e  w1 M如何对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机器在其所处的天然环境-“活细胞”内进行原位和实时的研究与调控,是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前沿的一项科学难题。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在活细胞这一极具挑战的特殊环境内发展化学反应工具,推动生物大分子功能的原位调控与研究,实现了一系列原始创新。他集中发展了适用于活细胞体系的“化学工具箱”,实现了蛋白质特异标记、光交联以及原位激活,并利用这一平台刻画了蛋白质机器的时空功能调控、动态化学修饰以及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等关键分子事件,在生命科学前沿问题的研究中展现了化学工具的优势和特色。 尤其是他首次提出了“生物正交断键反应”(Bioorthogonal bond-cleavage reactions)的概念,潜心发展基于“断键化学”的新型生物正交反应,并以此开发了蛋白质化学脱笼技术,为在活细胞内“原位”激活蛋白质提供了普适工具,在基础研究和蛋白质药物的开发中都得以应用,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相关工作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工作突破了在活体内研究蛋白质的技术瓶颈,开启了利用化学手段研究蛋白质功能的新途径,在我国及国际化学生物学领域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他的工作也为化学与生命科学、医学的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推动了化学生物学这一新兴学科在我国的发展。主持的“活细胞化学反应工具的开发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7 10: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dk    果然这边写的也是化学生物学,泛化生的结论没毛病
, x' Q2 u2 D& w' n( X( p研究方向为药物化学生物学。重点围绕肿瘤及其耐药等重大临床需求,以蛋白激酶为靶标,以分子创造为手段,开展原创小分子调控剂的设计与合成研究,为创新药物研究提供物质基础。十余年来,在基于临床耐药相关激酶突变的迭代抑制剂研究、全新“未靶激酶”的“First-in-Class”原创抑制剂发现和激酶“非催化功能”小分子调控等领域前沿方向,获得系统性创新成果。研究组设计合成的多个全新激酶小分子抑制剂获准在中、美、澳等开展临床研究,部分分子已完成临床研究或获批上市。
+ x0 `& p" c0 b$ |1 y8 ~1 r$ m0 {- M
代表性成果:+ v5 Q+ \; O5 \6 H2 M
1) 克服肿瘤临床耐药的“迭代抑制剂”研究方面:针对介导慢粒性白血病(CML)或非小细胞肺癌(NSCLC)等临床耐药的Bcr-Abl T315I和EGFRT790M、EGFRC797S等激酶突变体,成功设计和合成了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全新迭代抑制剂。其中,Bcr-Abl T315I抑制剂GZD824已获批上市(奥雷巴替尼,商品名:耐立克),成为我国获批的首个和唯一一个克服该突变耐药第三代抗慢粒性白血病(CML)靶向药物,并于2023年初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此外,近期公布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该药物针对所有可及药物耐药或不耐受的美国患者也展示出优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先后被美、加、欧等国授予6项“孤儿药资格”,并纳入美国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2024版CML诊疗指南。设计合成的高选择性EGFRT790M抑制剂ASK120067已完成临床实验,在脑转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展示优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已提交上市申请(NDA)。设计合成的全新轴手性或大环类EGFRC797S表现出优秀的靶标选择性、生物学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等。此外,我们还针对FGFR和TrkA/B/C等激酶的耐药突变体,成功设计合成了高效小分子抑制剂LX-0132和ND003等,分别在中、美获准进入临床研究。
7 ^/ S  O8 |8 |8 n$ j2) “未靶激酶”的原创抑制剂发现方面:成功设计合成了“世界首个”选择性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DDR1)激酶抑制剂7rh(国际同行评价)。以此为基础,设计合成了四氢异喹啉类、二氢化茚类、联苯芳基类和氮杂螺环氧化吲哚类等多类具有更高活性、选择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的全新DDR1激酶抑制剂。并以这些分子为工具,通过与生物学家的深入合作,初步证明了DDR1抑制剂在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及急性炎症性肺损伤、肺纤维化等疾病中的潜在治疗效果。设计合成了首个高特异性和类药性Leucine-zipper and Sterile-α Motif Kinase (ZAK)抑制剂,并在心肌肥大、肾损伤等动物模型中初步证明了其潜在临床价值等。此外,设计合成的高选择性Axl抑制剂HH30134已在中国和澳大利亚进入临床研究,考察其在白血病和多种实体瘤种的潜在治疗价值。% E* Y% V$ j0 z  C2 X
3) 激酶“非催化功能”小分子调控方面:率先撰文提出针对激酶“非催化功能”小分子调控研究(含降解剂、别构抑制剂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阻断剂等)有望成为激酶药物研究的新方向,被美国化学会(ACS)列为2024年ACS药物化学年会的7个主题之一。设计合成了首个亚型选择性Akt3降解剂,并以此为工具阐释Akt3非催化功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第三代EGFR抑制剂药物Osimertinib耐药中的作用。此外,设计合成了首个选择性Monopolar spindle 1 (Mps1,TTK)降解剂、首个Phosphatidylinositol 3-Phosphate 5-Kinase (PIKfyve)降解剂、首个CDK12/13双靶降解剂、高效Axl降解剂等分子,为研究这些激酶的“非催化功能”提供了重要工具,并探索了这些分子在三阴乳腺癌、去势抵抗前列腺癌治疗等方面的潜在价值。' H5 l1 e* R5 K/ E
在 Mol. Cancer, Angew Chem. Int. Ed., J. Med. Chem. Science Adv. Nature Comm.等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20余篇,获国内外授权专利70余项,多项成果实现转化。受聘兼任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5-)、美国化学会(ACS)J. Med. Chem. 的associate editor (2018-)、英国皇家化学会(RSC)MedChemComm的associate editor (2015-2018)。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第22届吴阶平-保罗 杨森医药科技奖”、2022年美国Prostate Cancer Foundation(PCF)TACTICAL Award(团队)、“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广东省“南粤百杰”、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2中国药学会“最美科技工作者”和英国皇家化学会(RSC))Fellow等。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7 11: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lh' j, E, K* [: H2 h
新药创制是我们国家的战略需求,研究团队长期从事药物化学和药物设计研究,提出了先导化合物类药性优化的策略和方法,构建和发展了“有机合成新方法促进药物发现”新药研究技术体系。围绕药物分子的优势骨架,系统开展高效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发展了系列具有原始创新、高效的合成方法新技术,构建了350种骨架含有7000余个分子的“类药性杂环化合物库”。针对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等多种疾病进行新药创制研究,发现了一批具有深入研究价值的先导化合物和候选药物,其中4个1.1类创新药物获得临床批件并进入I期临床研究,6个1.1类创新药物实现技术转让。柳红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60余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206项,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39项,参与国内外11本专著的编写。 团队的工作为药物化学基础研究和创新药物的开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为创新药物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经验,在药物的开发中得以应用,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相关工作保持国际领先水平。推动了我国药物化学和创新药物的发展。
+ E2 w+ E( G* G7 [4 ^* R/ u& w5 ?* y0 C7 f  l5 _
将有机合成方法学发展与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的结合,拓展化学学科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针对重大疾病开展创新药物研究,瞄准国际前沿发展态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梳理整合已有的研究优势,将高效合成方法学与创新药物发现相结合,在构建“类药性杂环化合物库”的基础上,集成药物设计、化学生物学、药理学等研究方法,综合运用药物化学新技术和新策略,建立创新药物研究平台体系。7 K4 Z) Z; ^. P" y6 u! w& Z+ R8 N
; p* q0 e* A' e$ I6 J
依旧是没离开化学生物学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7 11: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yxs
$ F- @/ t) g# B糖研究是重要科学前沿领域之一,研究难度大。多年来从事糖化学生物学和糖药物研究,做出了原创性和系统性的重要贡献。他在国际上首次明确提出糖基供体“预活化”概念,发展了基于糖基供体“预活化”的一釜寡糖合成新策略,该策略被国际糖化学界视为目前寡糖化学合成的重要策略之一,得到了广泛应用。以“预活化”学术思想为核心,在聚糖合成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发展了一系列糖基化反应的新方法和新试剂,用于重要生物活性聚糖的合成;完成了高度分支化、由92个单糖单元所组成的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阿拉伯半乳聚糖的首次全合成,实现了从寡糖合成到多糖合成的跨越,在糖合成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被C&EN评为“2017年度分子”;进一步研制出液相糖合成仪,完成了分子尺寸多达1080糖的多糖的自动合成,被Nature、C&EN等进行亮点评述。在糖药物研究方面,发现了多个具有免疫抑制活性、抗感染活性及对罕见病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新型类糖先导物,发现了强效糖基转移酶抑制剂;发展了天然糖抗原的修饰新策略,为疾病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独特的思路,相关原创抗肿瘤疫苗新品种正在作为候选药物进行研发。以第一完成人获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5 Y6 `8 J9 x( X9 _6 d; M
4 p' l, I* _5 H! H# n- u2 e5 m, m原来叶老师也有国自然,我错了,他在糖方向真的是很强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7 11: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ll
3 M7 ~; h6 x# |( U/ j发现了蛋白酰肼连接反应,发明了被国际学术界与工业界普遍采用的蛋白质化学合成新方法即蛋白酰肼法,突破了数十年来蛋白质化学合成受困于亲电性蛋白试剂难制备、难操控的瓶颈;发展收敛酰肼缩合、酶促酰肼制备、蛋白骨架可逆修饰、可逆糖修饰辅助蛋白折叠等,建立了国际领先地位的蛋白质合成化学方法体系,完成200多种重要功能蛋白的高效合成;运用蛋白酰肼法人工合成蛋白质,突破了生物方法局限,为生物医学及药物发现研究提供关键技术,解答了若干挑战性生物化学难题,完成了多个蛋白靶点的创新药物概念确认和先导分子发现。以通讯(共通讯)作者在 Nature (1)、Nat. Chem. (1)、Nat. Chem. Biol. (3)、Nat. Struct. Mol. Biol. (3)、Acc. Chem. Res. (2)、J. Am. Chem. Soc. (22)、Angew. Chem. Int. Ed. (30)、Nat. Commun. (5)、Nat. Protoc. (2)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他引2万余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科学探索奖、京博科技进步奖、新基石研究员等荣誉。
: M7 }5 C9 s1 M$ ]% V5 o3 [# k7 a  o; v* k- @9 u6 o  G0 A" b
刘老师蛋白质这块也是没得说的,同样也有国自然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7 11: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泛化生五位更新完毕,老实讲虽然今年没有说化生有倾斜啥的,但看这候选人资料绝对不是“好惹的”,我大胆预测有机会留一个位置在这里,你们觉得呢?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7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fqh
' N5 c1 @$ q- y/ h$ K长期从事手性催化合成研究。围绕手性催化剂的选择性、催化效率和催化剂的分离回收等核心科学问题,突破传统负载手性催化剂的局限,率先提出并设计合成了以手性膦配体为核心的新型树状大分子负载催化剂,发现了明显的“树状分子效应”并揭示了其本质,建立了“均相催化,两相分离”催化剂分离回收新策略;提出了抗衡阴离子诱导的手性催化氢化新模式,实现了系列挑战性芳香杂环化合物的高效、高选择性催化氢化新反应,揭示了抗衡阴离子对反应选择性调控的本质与规律,为结构多样性手性氮杂环化合物的制备提供了绿色实用的新途径,相关反应被收入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有机化学工具书之一Organic Synthesis丛书,为手性合成化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Chem. Rev., Acc. Chem. Re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近200篇,合编/著学术专著3本;在国际国内做邀请学术报告70余次,部分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排名第二)。% i0 J0 B" h% }% l6 P

# G3 k$ q0 ~) g$ Y1 T! l8 p' C范老师有人能给详细介绍下吗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7 22: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hjb
( Y5 }4 ~5 h0 {首次提出亲核氟烷基化反应中的“负氟效应”概念,多次被国内外同行用于解释和预测氟化学反应,“负氟效应”概念被收入《中级有机化学》教科书;围绕对“负氟效应”调控,发展了多个原创性试剂,被国内外同行成功使用超过150次(包括被Pfizer公司成功用于药物合成中),其中两个试剂被国内外同行广泛称为“胡试剂(Hu Reagent)”;在二氟甲基化反应、二氟卡宾化学、含氟砜和亚砜亚胺化学、氟烯基化反应、氟碳链延长反应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果;围绕氟效应研究,首次成功在氟化学研究领域,把氟烷基化、氟烯基化、氟化三大类反应建立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并获得国际同行认可;带领团队积极开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特种含氟材料的研制,利用所发展的新型锂同位素萃取剂材料,首次采用有机萃取法对锂同位素进行高丰度富集分离,锂-7同位素的丰度高于99.99%, 为我国第四代先进核能钍基熔盐堆的发展提供了关键同位素材料的制备技术。共发表论文200余篇,被引用1万余次,H index 59。编著1本,译著3本;撰写书籍章节2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担任Tetrahedron期刊副主编。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7 22: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hpq: i' f* M# A9 j3 X7 A/ W3 E  u1 T: c
含氮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生命物质中。hpq在含氮物质的直接转化的诸方面开展创新研究,是国际上酰胺还原官能化方向的主要引领者和贡献者,在近二十年6个里程碑工作中占2席。所发展的合成新方法因其唯一性或独特性被诸多国际著名研究组应用于解决天然产物全合成难题。许多工作被诸多综述、评论、论文大篇幅积极评价。率先完成多个结构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保持多个最高效全合成的记录。获中国化学会有机学科委有机合成贡献奖。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7 22: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jn致力于合成方法学、药物合成及发现研究,提出并发展了“简单碳氢化合物氮化反应”的策略,突破了氧气氧合反应的瓶颈,解决了一些卤化试剂活化的关键问题,在绿色的氧化反应、氮化反应和卤化反应等研究中提出了新思路、新策略,发现了多个将氮原子、氧原子、卤素原子引入底物中的新反应,被认为“塑造了新的策略;最突出的发现”。药物化学方面,我们利用上述新方法完成了若干药物和天然产物的后期高效修饰,并发现了多个用于光动力治疗和糖尿病性脂肪肝治疗的候选药物。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Nat. Chem.、Nat. Catal. 等杂志发表论文180余篇,受邀作大会及邀请报告90余次。先后获得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或项目资助,并获科学探索奖、北京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中国均相催化青年奖、中国药学会青年药物化学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等多项奖励, 2015年入选因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目前担任Chem. Sci. 期刊副主编。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7 22: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law从2015年至今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2021年入选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单,位列全球第1290位。迄今在Nature Chem.、Nat. Catal.、Nat. Synth.、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CS Chem.等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90余篇,迄今总被引用逾38000次,H-Index109。雷教授致力于发展氧化交叉偶联实现物质制造的新策略,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由于在“氧化偶联”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四次受邀在Chemical Reviews发表专题综述文章,并受邀撰写两本“氧化偶联”专著。至今已有三十余本书籍的四十个章节收录其发表的学术论文,所发表工作还多次被引入大学课本或作为本科生、研究生的基础实验内容,实现了基础科研“上书架”的目标。自2015年起,研究团队通过光化学、电化学等手段成功实现了从两个含氢化合物出发直接合成有机分子,反应的唯一联产物为氢气,是理论上最具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的策略。同时,反应产生的“绿氢”可以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被再次利用。驱动反应所使用的光能、电能也是清洁、可再生能源。该策略符合国家所制定的“碳中和”以及“碳达峰”方针,将为有机合成的绿色化发展、应用提供支持。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7 22: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lgs研究员的研究领域是金属催化烃类分子的选择性转化,包括sp3碳氢键的不对称催化和简单烯烃的不对称官能团化等。围绕自由基化学中“自由基的不对称催化”和“自由基的选择性攫氢”等长期存在的难点问题,通过引入金属有机化学,首次提出“金属催化自由基接力”新概念和发现“金属调控杂原子自由基选择性攫氢”新机制,发展了系列金属铜催化的不对称自由基反应,实现了sp3 碳氢键高位点、高对映体选择性转化的新突破,引发了自由基不对称催化领域的研究热潮;其次基于高价金属化学,通过开发手性配体,发展了“金属活化烯烃双键”新模式,实现了系列简单烯烃的不对称氧化和胺化等新反应,为廉价烃类分子高值化提供新途径。作为通讯作者在Science, Nature, Nat. Chem., Nat. Cataly., JACS, Angew. Chem., CCS Chem.等在内的著名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先后获得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德国洪堡Freidrich Wilhelm Bessel Research Award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荣誉及奖项。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7 23: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lsz,1999年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2002在南开大学获硕士学位;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4-2005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访学; 2005年始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 2007年晋升为副研究员、课题组长;2009年在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 201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1年晋升为研究员。罗三中教授先后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家奖、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亚洲核心计划讲学奖、Thieme化学期刊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化学会手性青年化学奖、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青年奖等诸多奖项,并获得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支持。2017年8月到清华大学工作,现任基础分子科学中心主任。& |# R$ {! Z, m8 ~- r
课题组研究工作以发展新型分子催化体系为核心,开拓其催化合成应用;结合物理有机和人工智能技术,探讨催化剂理性设计。道法自然,致力于以自然界催化策略和机制为蓝本,设计发展全新、广普适用的仿生小分子催化体系,研究其在功能小分子、超分子和功能材料催化合成中的应用,探究其催化机制和规律,挖掘小分子催化生物功能与生命起源意义。近年来,分别发展了仿生手性伯胺催化、手性双酸催化、手性碳正离子催化和仿生邻醌催化剂。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7 23: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Bruceyong 发表于 2025-9-30 23:31
" v$ G; [. O5 @wlx
! W  Q+ M+ E4 t9 A+ L, y7 t0 ^1 c长期从事光电功能高分子的合成化学与性能研究,围绕高分子发光材料这一核心主题,做出了具有原创性和 ...

& P" |  V+ `3 U3 }7 }, r(wlx老师有特别了解的吗)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7 23: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上半部分先到这里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8 10: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qy! ~8 F) t- f" C, l% ~
在Acc. Chem. Res.等主流刊物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各1项、中国化学会首届“维善天然产物合成奖”、中国药学会“以岭生物医药创新奖”,吴阶平基金会“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担任国务院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在基础研究方面,发展了以环丙烷化串联反应为代表的创新合成策略和方法,共完成了90余个天然产物和药物的全合成。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实现具有极端工业制造难度的减重药奥利司他、抗凝血药磺达肝癸钠和吗啡类等复杂结构的天然药物产业化,技术受让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5亿元,实现了基础研究上书架,应用研究上货架,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e0 |3 M6 R8 z& N/ {
$ X- E) H, J3 i6 F秦老师有了解的吗

初出江湖

Rank: 2

13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0-8 10: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wjb
' }0 T$ X! l5 N3 I/ b  x在金属卡宾的催化反应领域长期开展研究,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将金属卡宾化学与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相结合,发展了一系列构建碳碳键的新方法。这些工作拓展了经典卡宾化学的范畴,同时也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交叉偶联的内容,为通过偶联反应构建碳碳键展示了新的可能性。近年来他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或邀请报告介绍相关的工作。他提出的若干反应模式和概念被同行多次应用于各自的研究,并在一系列研究论文的背景中被积极评述;一些反应被同行应用于其它方法难以实现的转化。他还基于发展简单、高效且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化学转化的理念,实现了若干有机合成中重要的官能团转换反应,一些反应在其它实验室得到应用。 王剑波教授独立工作以来以通讯作者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40余篇,包括50余篇论文发表在化学学科权威学术刊物上(Nature Chem.,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Rev., Acc. Chem. Res.),发表的论文已被他引17000余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11-1 18:42 , Processed in 0.10075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